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政訴訟判決

鎖定
行政訴訟判決,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經過全面審理,就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及相關爭議依法做出的實體性處理決定。 [1] 
中文名
行政訴訟判決
內容一
行政訴訟判決的概念與種類
內容二
行政訴訟第一審判決
內容三
行政訴訟二審判決
簡    稱
行政判決

行政訴訟判決概念與種類

行政訴訟判決的概念。行政訴訟判決,簡稱行政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終結時,根據審理所查清的事實,依據法律規定對行政案件實體問題做出的結論性處理決定。行政訴訟判決是人民法院行使國家行政審判權對行政機關進行監督的集中體現,是人民法院處理解決爭議的基本手段,也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當事人參加訴訟的結果的表現形式。
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對行政訴訟判決作出不同的劃分。按照審級標準可將判決分為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和再審判決;按照判決是否發生法律效力可將判決分為生效判決和未生效判決;等等。

行政訴訟判決一審判決

一審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可以作出六種類型的判決,即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履行判決、變更判決、確認判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駁回訴訟請求判決。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駁回訴訟請求判決也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1)被訴具體行政行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2)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變化需要變更或者廢止的。此時,法院至多隻能以思凡建議的形式,建議行政機關調整被訴的行政行為。(3)其他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情形。
2.撤銷判決。撤銷判決分為判決全部撤銷、判決部分撤銷及判決撤銷並責成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三種情況。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作出撤銷判決:(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3)違反法定程序。(4)超越職權。(5)濫用職權。
3.限期履行判決。即人民法院經過對行政案件的審理,認定被告具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情形,作出的要求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其法定職責的判決。
此類判決適用於下列情況:(1)符合法定條件,向被告申請頒發許可證或者執照,被告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覆。(2)被告沒有依法發給撫卹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用及社會保險金。(3)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法定職責,被告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覆的。
人民法院作出限期履行判決,應具備以下條件:(1)被告對行政相對人依法負有履行職責的義務。(2)須由原告向被告依法提出申請,被告有拒絕履行、拖延履行的行為,或者對原告的申請置之不理,不作答覆。(3)原告向被告提出申請,應當符合法定條件。(4)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應明確指出所履行職責的內容和履行的期限。
4.變更判決。即在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時,人民法院作出的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
法院判決變更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實施行政處罰的具體行政行為;二是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所謂“顯失公正”,是指具有通常法律和道德認識水準的人均可以發現和確認該處罰明顯地失去了法律的公正性。
5.確認判決。即人民法院通過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確認相應行為合法或者違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1)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2)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3)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4)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並責令被訴行政機關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
6.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2]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出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併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併審理。”這是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的法律基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以行政訴訟為主,附帶一併解決民事爭議,以減少當事人的訴累。此類判決形式仍在試點工作階段。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的適用條件:(1)必須是行政裁決行為中涉及的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爭訟民事行為;(2)行政裁決被認定違法;(3)有當事人的訴訟請求;(4)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只能在一審程序中提起,在二審程序中不得提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行政訴訟判決二審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一審法院由於主、客觀原因難以或者不可能查清事實,第二審法院則可以在查清事實後,依法對一審判決作出改判。第二審人民法院改變一審判決時,判決時應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作出判決,依法判決維持、撤銷或者變更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判決再審判決

再審裁判是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所作出的裁判。
再審判決和裁定的運用應當按以下規則進行:
1.人民法院經過再審審理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均無不當時,應當裁定撤銷原中止執行的裁定,繼續執行原判決。
2.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案件和再審案件,對原審法院受理、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錯誤的,應當分別情況作如下處理:(1)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具體判決後,二審人民法院認為不應當受理的,在撤銷一審人民法院判決的同時,可以發回重審,也可逕行駁回起訴;(2)二審人民法院維持一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定錯誤的,再審法院應當撤銷一審、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指令一審人民法院受理;(3)二審人民法院維持一審人民法院駁回起訴裁定錯誤的,再審法院應當撤銷一審、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指令一審人民法院審理。
3.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發現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發回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審理:(1)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2)依法應當開庭審理而未經開庭即作出判決的;(3)未經合法傳喚當事人而缺席判決的;(4)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5)對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未予裁判的;(6)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的。
4.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認為原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在撤銷原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的同時,可以對生效判決、裁定的內容作出相應的裁判,也可以裁定撤銷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發回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再審判決、裁定的效力取決於再審人民法院按照哪一種程序審理,如果按照一審程序審理,再審人民法院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如果按照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
參考資料
  • 1.    應松年 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311
  • 2.    應松年 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