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葉莧

鎖定
紅葉莧(學名:Iresine.herbstii Hook.f.)是莧科紅葉莧屬植物,又名血莧,紅洋莧。為多年生草本,高1-2米;莖粗壯,常帶紅色,有分枝,初有柔毛,後除節部外幾無毛,具縱稜及溝。
原產巴西,我國江蘇(上海)、廣東(廣州及海南島)、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為一盆栽賞葉植物,或為花壇植物。我國栽培者為雌株,不結果實。 [1] 
中文名
紅葉莧
拉丁學名
Iresine.herbstii Hook.f.
別    名
血莧
紅洋莧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石竹目
莧科
紅葉莧屬

紅葉莧形態特徵

紅葉莧
紅葉莧(5張)
多年生草本,高1-2米;莖粗壯,常帶紅色,有分枝,初有柔毛,後除節部外幾無毛,具縱稜及溝。葉片寬卵形至近圓形,直徑2-6釐米,頂端凹缺或2淺裂,基部近截形,全緣,兩面有貼生毛,紫紅色,具淡色中脈及5-6對弧狀側脈,如為綠色或淡綠色,則有黃色葉脈;葉柄長2-3釐米,有貼生毛或近無毛。雌雄異株,花成頂生及腋生圓錐花序,由多數穗狀花序形成,初有柔毛,後幾無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長1-1.5毫米,綠白色或黃白色,宿存,無毛,無脈;花微小,長約1毫米,有極短花梗;雌花:花被片矩圓形,長約1毫米,綠白色或黃白色,外面基部疏生白色柔毛; 不育雄蕊微小;子房球形,側扁,花柱極短。雄花及果實未見。花果期9月至次年3月(海南島)。 [2] 

紅葉莧生長環境

喜温暖濕潤,耐陰,但過分陰暗易徒長且葉色不良。畏寒冷,耐乾熱環境和瘠薄土壤,忌濕澇。在陽光充足、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生長適温為1 5~26℃。可耐短時間的霜凍。

紅葉莧主要價值

紅葉莧園藝觀賞

紅葉莧葉色濃豔,適宜與五色莧類或淺色花卉配置花壇、花境,也可盆栽觀葉。

紅葉莧食用價值

廣西農民有用其葉染紅糯米飯。

紅葉莧藥用價值

莖、葉用於跌打瘀腫《傣藥錄》。用於清熱解毒,調經活血《傣醫藥》。全草治皮膚過敏;莖、葉治麻疹,跌打消腫《滇藥錄》。莖葉用於跌打瘀腫,麻疹《滇省志》。全草:微苦,涼。清熱止咳,調經止血。用於吐血,衄血,創傷出血,痢疾,痛經。 [3] 

紅葉莧繁殖栽培

多於夏季扦插繁殖温室中四季均可扦插,濕度保持15-25℃,易生根。也可播種繁殖。生長期間注意修剪,高度控制在10-60cm為宜。 每月少量施氮、磷、鉀肥一次,但要注意肥水過多則葉色暗淡。栽培在陰涼處,葉色更濃豔,但植株不健壯。
因紅葉莧在北方結實不良,且扦插極易生根,故多采用扦插繁殖。

紅葉莧扦插基質選擇

插牀宜選在地勢高、無積水的地方。扦插基質選用透水性良好的蛭石、珍珠岩等,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混合基質。因紅葉莧屬肉質草本植物,扦插時插條易腐爛,故對扦插基質需要用藥劑、蒸汽和微波等方法消毒,以藥劑消毒最常用。常用藥劑有:福爾馬林、多菌靈、克菌、甲基託布津等具體方法於土壤消毒法相同。

紅葉莧扦插方法

冬季和早春可在温室內扦插,並在電熱温牀上進行,儘量提高小氣候氣温,以便加速繁殖;夏季應採用間歇式噴霧方法,以防止插穗萎腐爛。扦插時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具有2個節以上的枝條做插穗,扦插株距3-4釐米,地温控制在20-25,5-6天生根,一般兩週後即可移植。生根後如不及時移植應澆營養液以促其生長。

紅葉莧栽培技術

盆土的配置。盆土易選用乾淨的河沙、腐熟的蘑菇渣和藥渣、烘乾的雞糞混合配置,比例為:河沙:藥渣或蘑菇渣:雞糞=1:3:0.3。
肥水管理。在養殖過程中,土壤需間幹間濕,掌握“不敢不澆,澆就澆透”的原則,禁止澆“攔腰水”。因紅葉莧屬觀葉花卉,在苗期應平衡施肥,促進發顆,在栽培後期,忌施過量氮肥,造成葉色暗淡無光,追施磷肥以促進葉片清新鮮豔。
病蟲害防治。紅葉莧在栽培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發生。但在高温多雨和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易發生莖腐病,可每週噴70%的甲基託布津800倍液進行防治。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