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花劇社

鎖定
血花劇社於1925年創建於廣州黃埔軍校。是該校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左派學生為核心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附屬劇團。由楊其綱任劇團秘書,肖楚女、惲代英任顧問。劇社經常編演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軍閥和資本家欺壓民眾為內容的活報劇。它是在中國革命軍隊中開展羣眾戲劇活動的第一個話劇團體。 [2] 
中文名
血花劇社
主管單位
黃埔軍校政治部
成立時間
1925年1月18日
結束時間
1927年7月

目錄

血花劇社歷史沿革

血花劇社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黃埔軍校創辦的軍人藝術團體。它是國共兩黨人士組成的第一個劇團。黃埔軍校成立後不久,軍校學生就常以話劇演出的方式來活躍軍校的文娛生活,宣傳革命思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看到革命藝術的宣傳作用,遂推動學生組織劇社。1925年1月18日,黃埔軍校血花劇社正式成立。“血花”取自廖仲愷的“烈士之血,主義之花”兩句題詞。其意義在於動員廣大革命者為實現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不惜流血犧牲,用鮮血澆灌出主義之花。血花劇社宗旨是“將革命的藝術來改造社會”,用革命藝術來實現孫中山的“喚起民眾”。提倡“藝術可以改造社會,藝術可以美化人生。”血花劇社隸屬於黃埔軍校政治部,社長由校長蔣介石擔任,實際領導是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日常事務工作由劇社總務主任、共產黨員李之龍負責。蔣先雲、王一飛是劇社的主要幹部。劇社社員多是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先進青年。
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了“中山艦事件”,周恩來等一批共產黨員被迫離開黃埔軍校,退出了血花劇社。當時正值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時期,血花劇社的宣傳任務繁重。鑑於此,蔣介石決定改組劇社,組織改組籌備委員會。5月11日,血花劇社以社長蔣介石和籌備改組委員王君強、李超、餘灑渡聯名在《廣州民國日報》發表《血花劇社緊要啓事》,闡明劇社成立以來的成績和改組原因。5月18日改組大會舉行,推定蔣介石續任社長,餘灑渡、王君培、王慧生、俞庸、李超、關鞏等人為執行委員,蔣先雲(共產黨員)、張維藩、李靖源3人為候補執行委員,伍翔、廖開、賴剛、顧仲起、黃天玄5人為監察委員。血花劇社的機構擴大為劇務、總務、理財、電影四科。其業務範圍從演出話劇擴展到製作電影,經費增加到每月2000元。隸屬關係不變,仍由黃埔軍校政治部管理,政治部主任為共產黨員熊雄。
為適應宣傳工作的需要,改組後的血花劇社公開登報,向社會招收男女演員。12月13日,蔣介石令血花劇社的隸屬關係改變為隸屬於黃埔同學會。黃埔同學會的藝術股股長關鞏擔任血花劇社總務主任,負責管理劇社。血花劇社改變隸屬關係後,廣州社員於12月下旬重新登記,12月19日召開社員大會。此時,國民黨右派勢力日趨擴大,但國共兩黨仍處在合作階段,革命統一戰線尚未破裂,血花劇社仍堅持革命宣傳。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克武漢後,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等軍政機關陸續遷往武漢。血花劇社一部分社員奉命調往武漢,負責向前方將士和羣眾宣傳的工作;一部分社員留在廣州,並組織了血花劇社黃埔分社。同年底,漢口後城馬路的新市場舊址更名為血花世界,成為血花劇社在武漢的固定表演場所。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集團在上海叛變革命,廣州的血花劇社結束。7月間,汪精衞集團叛變,至此,血花劇社徹底落下了帷幕。
血花劇社自成立至結束,共演出50多場次。《廣州民國日報》報道,血花劇社的革命號角“由珠江吹到揚子江”,其演出“大受社會讚揚”,在“潮汕公演,每次開幕來觀者無不人海人山,頌聲四起。”由此可以看出劇社在反帝反封建國民革命運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