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碧菜

鎖定
血碧菜,又名紫背菜,葉子正面是青綠色,背面是紫紅色,富含鐵、銅、鋅等微量元素,還含有黃酮甙成分,有涼血、去虛火的功效。
無論清炒還是做湯,都有紅色的湯滲出來,有補血功效。
菊科(Compositae)三七草屬中以嫩莖葉作菜用的半栽培種,宿根常綠草本植物。學名Gynura bicolor DC,別名血皮菜觀音莧。嫩莖葉多涼拌或炒食,柔嫩,有特別風味。原產中國。四川等地栽培較多。莖綠色,節部帶紫紅色。葉長約18釐米、卵圓形,寬約5釐米,厚約0.1釐米,邊緣有鋸齒。葉面綠色,略帶紫色,葉背紫紅色。表面蠟質,有光澤。花黃色,很少結子。抗逆性強,耐熱,耐旱、耐瘠薄。夏季高温乾旱也能止常生長。耐蔭,日照充足生長更旺盛。病蟲害少,栽培容易。因節部易生不定根,行扦插繁殖,春、秋兩季生根快。全年陸續採收。冬季生長緩慢,每月可採摘一次,春暖後生長迅速,每半月可採摘一次。 [1] 
中文名
血碧菜
別    名
紫背菜,血皮菜、觀音莧
拉丁學名
Gynura bicolor D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亞    目
山茶亞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千里光族
菊三七屬
血碧菜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廣東、海南和香港
血碧菜
血碧菜(18張)
血碧菜又名紫背菜,因為葉子的正面是青綠色,背面是紫紅色,富含鐵、銅、鋅等微量元素,還含有黃酮甙成分,有涼血、去虛火的功效。

血碧菜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莖草本。根狀莖球狀,直徑7~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寬卵形,長6~13釐米,寬4.8~8.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狀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邊緣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鋸齒,有時呈缺刻狀,齒尖有長可達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綠色,沿脈被毛,但沿主脈的毛較長,常有不明顯白色小斑點,掌狀7 (~8)條脈,葉柄長4~11.5釐米,被捲曲長毛;托葉小,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頂端帶刺芒,邊撕裂狀。花葶高6~18釐米,無毛;花粉紅色,數朵,2~3回二歧聚傘狀花序,首次分枝長2.5~4釐米,二次分枝長7~13毫米,通常均無毛或近於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質,長圓形,長3~4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無毛;雄花花梗長1.5~2釐米,無毛;花被片4,紅色,外面2枚寬卵形,長11~13毫米,寬9~10毫米,先端鈍至圓,外面無毛,內面2枚倒卵長圓形,長11~12.5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絲長1~1.3毫米,花葯長圓形或倒卵長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或鈍;雌花花梗長1~1.5釐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寬卵形至近圓形,長6~11毫米,近等寬,內面的倒卵形,長6.5~9.2毫米,寬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長圓形,長5~6毫米,直徑3~4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長2.8~3毫米,近離生或1/2,無毛,柱頭增厚,外向扭曲呈環狀。蒴果下垂,果梗長約1.5~2毫米,無毛,輪廓倒卵長圓形,長約1.1毫米,直徑7~8毫米,無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狀,長1.1~1.4釐米,寬約1釐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弧形,其餘2翅窄,長約3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種子極多數,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開始。 [2] 

血碧菜生長特性

血碧菜是宿根草本植物,全株肉質,根粗壯,莖直立, 分枝性強,莖綠色,節部帶紫紅色。 嫩莖披微毛,葉互生在莖上為 5 片,葉寬披針形或卵形,葉緣鋸齒狀,齒端紫色有微刺感。 葉面濃綠色、略帶紫色,葉背紫紅色,幼葉葉背紫色濃、勻稱有光澤,老葉葉背紫色較淡。 [3] 

血碧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血碧菜的抗逆性極強,極耐瘠薄,耐熱、耐旱、耐寒力 極強,夏季高温乾旱也能生長良好,冬季氣温在 5℃也不 會發生寒害,在 12℃以上仍能緩慢生長,生長適温為 20~ 25℃。血碧菜屬短日照植物,較耐蔭,在樹蔭或房前屋後空地和向陰的地塊邊均能生長良好。 但在陽光充足、温暖濕潤及富含有機質、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旺盛。 [3] 

血碧菜栽培技術

血碧菜培育壯苗

血碧菜的莖部易生不定根,多采用扦插繁殖 育苗。3月中下旬從健壯的母株上,剪取6~8cm的頂芽(若 頂芽很長,可剪成1~2段),每段帶3~5片葉片,摘去枝條 基部1~2片葉,插於苗牀上,插條應斜插,以利於生根。苗 牀可用大田壤土加腐熟的農家肥,按5:3混合,也可用細 沙加草木灰1:1混合。扦插株距為6~10cm,插條入土約 2/3,澆透水,蓋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濕,經常澆水,經10~15 天成活。成活後,即可帶土移栽。 [4] 

血碧菜移栽

選擇排灌良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通 透性良好的壤土,每667m2施2500~3000kg腐熟的牛豬欄糞做基肥,深翻整平,畦寬120cm,高30cm的平畦。4月 上中旬選擇睛好天氣移栽,株行距為30cm×30cm,每667m2栽5000~6000株。移栽後及時澆定根水。

血碧菜田間管理

及時搞好肥水管理,雨水季節要注意清溝排水。
肥水管理方法是:移栽後7~10天施一次稀薄的腐熟人糞尿,在開始採收後,每採收一次,應施追肥一次。
具體方法是:每 667m2施腐熟人糞尿1000kg或尿素10~15kg。

血碧菜及時採收

移栽後25-30天即可採收。方法是摘取10cm左右, 先端具有5~6片葉片的嫩梢。第一次採收時,莖基部留 2~3節葉片,使新發的嫩莖略呈匍匐狀。約15天后採收第二次,從第二次採收起,莖的基部只留1節,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以便下茬的生長和採收。11月底至12月初, 採收結束。

血碧菜宿根越冬

血碧菜在江西贛南無需採取保護措施可以安全越冬。江西吉安以北,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血碧菜需在保護設施內越冬。11月底將紫血碧菜帶土移入大棚內保 存。移入後及時澆水。冬季寒冷時,應採取大棚內每畦拱小棚覆蓋保温,保持夜間温度不低於6℃,紫背天葵就能安全越冬。 [4] 

血碧菜病蟲害防治

血碧菜對病蟲的抗性較強,只要保持通風透光,一般較少病蟲發生,僅春、夏季出現蛾類、蚜蟲和白粉蝨為害, 可用敵敵畏 1 500 倍噴殺。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蔬菜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 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第347頁.
  • 2.    1999《中國植物誌》第52(1)卷 190頁
  • 3.    王建,黃愉光,肖麗紅. 紫背菜栽培管理技術[J]. 廣東農業科學,2010,(06):84.
  • 4.    彭發進,張蓉豔. 紫背天葵高效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2009,(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