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液流變儀

鎖定
血液流變儀是一種通過檢測人體血液粘度來進行疾病早期診斷的專用檢測儀器。
中文名
血液流變儀
外文名
Blood rheometer
分類名稱
血流變分析儀器
管理類別
Ⅱ類醫療器械

血液流變儀工作原理

1. 毛細管式粘度計(即壓力傳感式)原理
利用一標準毛細管在相同的條件下,液體粘度不同,流過一定體積的液體所需時間不同,粘度越大所需時間越長,粘度與時間成正比,其測量結果是同水的比粘度。
優點:
1) 適用於測量粘度較低的“牛頓流體”,如血漿血清
2) 製造成本低廉。
缺點:不適於測量“非牛頓流體”,如全血,精度及重複性難以保證,現國際、國內的全血測試中已被淘汰。
2. 圓筒式粘度計(即懸絲式)原理
由兩個同軸圓筒組成,圓筒間隙內放入待測液體,內筒與一個彈簧遊絲(懸絲)相連,一般固定內筒不動,外筒以已知角度旋轉,通過測量液體加在內筒壁上的扭力矩,換算成液體的粘度。
優點:適合測量各種流體在低切變率下的粘度。
缺點:
1) 各切變率下的測量結果不穩定;
2) 檢測效率低。
3. 錐/板式粘度計原理
由一個圓板和一個同軸圓錐組成,待測量的液體放在圓錐和圓板間隙內,一般固定圓板,圓錐旋轉,通過測量液體加在圓錐上的扭力距換算成液體的粘度。
優點:
1) 即適合測量牛頓流體,更適合測量非牛頓流體。如:全血、血漿;
2) 測量精度及重複性較高;
3) 檢測效率高。原因:由於間隙高度與半徑成正比,速度也與半徑成正比,而切變率為速度與高度之比,從而使切變率與半徑無關,處處相等,使得對應於確定的轉速就得到確定的切變率。該儀器能在確定的切變率下測量各種液體粘度,故適用於牛頓流體,更適用於非牛頓流體的測量。
錐/板式旋轉粘度儀,有較寬的剪切率範圍,符合國際ICSH要求,能提供不同的剪切率。在被測液所充滿的間隙中,各部分的剪切率基本一致,血液標本處於接近於恆定剪切率或恆定剪切應力作用下的單純定長流動,各流層上的剪切率是相等的,均勻的,可以自由的選擇剪切率,測出在不同剪切率下相應的表觀粘度值,這樣就可以作出血樣的粘度隨剪切率變化的曲線,故錐/板式粘度儀,是測定非牛頓流體比較理想的設備。錐/板式粘度儀,是水銀毛細管式粘度儀更新換代的產品,與水銀毛細管式粘度儀相比,先進了許多,自錐板/式粘度儀問世以來,為我國血液流變學檢測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血液流變儀臨牀應用

研究發現,許多疾病可導致血液流變異常,而血液流變的變化又可作為許多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療效觀察、預後判斷及復發預測的重要指標,同時,血液流變的治療也逐漸為臨牀認識。人體幾乎每個器官、每個系統的疾病都與血液流變發生關係,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產科疾病、眼科疾病,以及燒傷、休克、惡性腫瘤等均有血液流變學的改變。
血液流變儀的測量參數對臨牀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不理想,不能作為臨牀疾病的診斷依據。但在臨牀應用方面,已採用許多措施或方法來降低血液及血漿黏度,增強血液流動性,如降低血細胞比容、降低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等,即用改變血液流變性的治療方法輔助治療許多原發或繼發的疾病。

血液流變儀技術展望

儘管隨着血液流變檢測相關技術的進步與儀器的自動化,血液流變學進展很快,但血液流變學這一學科有許多新的問題與技術需要不斷研究與發展,概括主要有:
  1. 血液流變學與微循環(microcirculation)的基礎和臨牀研究;
  2. 血液流變學異常的病理生理與疾病的關係研究;
  3. 藥物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療效觀察及實驗研究;
  4. 細胞流變學及分子流變學的研究;
  5. 血瘀證的流變學研究;
  6. 免疫缺陷病、過敏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及各種栓塞性疾病的血液流變學研究;
  7. 血液流變學檢測新技新方法、新儀器、新進展及其規範化與標準化的統一。
當前血液流變學的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並行發展,在宏觀血液流變學研究日益深入的同時,細胞流變學及分子流變學的研究也在加強。在臨牀血液流變學檢測中逐步增加細胞流變學和分子流變學的測試指標,從而進一步滿足臨牀應用的需要,促進臨牀的發展。今後更要使實驗方法規範,完善質控標準,不斷創新新技術,實現儀器自動化、標準化、操作規範化、質控標準化,將血液流變學的研究與應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 

血液流變儀維護保養

測試部件的清洗首選儀器廠家配備的專用清洗液。目前市售清洗劑品種繁多,酸鹼度不一,切血池和錐板是血液流變分析儀的重要部件,合金材料製成,清洗劑一定要為中性,過酸或過鹼性都會腐蝕切血池和錐板表面,影響黏度值的準確性。一定要再用專用清洗液或無離子水反覆清洗後才能關機,以免去蛋白清洗液長時間作用腐蝕金屬性的切血池、錐板和加樣針。在全血黏度檢測過程中,低切黏度高於30mPa·s時,暫停測試,取下錐板,查看錐板和切血池內是否有微小蛋白和脂類附着未沖洗乾淨,如果有,用乾淨紗布擦掉。當微小蛋白和脂類污染時會引起假性黏度高值,影響血液流變報告準確性 [2] 

血液流變儀常見故障與排除

在日常檢測過程中,儀器提示黏度值過高報警,一定要暫停實驗,取下錐板,查看切血池內是否有殘留血跡和凝塊,經仔細擦拭和清洗後再恢復正常使用。儀器不能正常排樣時,經觀察壓力泵仍正常運轉,多為排液通道的狹窄處被脂類等沉澱物堵塞,可在設置清洗池的同時,在進液端用注射器加壓的辦法衝出阻塞物,排除故障。在正常測試中,如發現測試值普遍偏底,特別是黏度曲線的尾部有上揚時,多為加樣量不足引起,可能反應加樣針有堵塞現象,亦可採取在進樣端用注射器加壓的辦法衝出阻塞物,使儀器正常運行 [2] 

血液流變儀注意事項

  1. 抽血前12小時不能進食,更不能進食含脂肪豐富的食物,亦不能大量吸煙和飲酒。
  2. 需要檢查的人羣:虛弱、面色蒼白,有一種生病感。食慾減退,體重下降。容易擦傷或出血,嗓子痛,支氣管炎並伴有頭疼、低熱、嘴痛及皮疹等。淋巴結腫大,特別在喉部、腋下及腹股溝。左脅骨下感覺不適的人羣。
  3. 抽血一般在清晨,空腹、取坐位;採血部位為肘前靜脈;採血時壓脈帶壓迫時間不要超過1分鐘,針頭進人血管後壓脈帶至少放鬆5秒鐘以上再抽血, 抽血量一般為5ml左右。
  4. 血標本的貯存時間一般不超過4小時,貯存温度為室温,最好放在37℃衡温箱貯存,不能放在冰箱中。
  5. 抗凝劑以肝素為宜,最後是現配現用 [3] 
參考資料
  • 1.    叢玉隆,黃柏興,霍子凌等.臨牀檢驗裝備大全-儀器與設備(第2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 2.    沈雨.SA5000血液流變儀的使用和保養[J].檢驗醫學與臨牀,2009,6(08):637-638.
  • 3.    張明,任先來,賈雲山,等.自動血液流變儀易出現的問題及控制[J].現代醫藥衞生,2003,19(4):4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