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栓性靜脈炎

鎖定
血栓性靜脈炎包括血栓性淺靜脈炎及深部血栓形成。常先有靜脈內血栓形成以後,發生靜脈對血栓的炎性反應。其病因主要是血管壁的損傷(由外傷或靜脈插管或輸入刺激性液體所致)及靜脈曲張引起的靜脈內血液鬱滯。該病的主要臨牀表現為沿靜脈走行的紅、腫、痛和明顯的壓痛,並可觸及索狀靜脈;全身反應少見。下肢靜脈的壓力升高。靜脈造影可顯示阻塞的部位和程度。治療原則主要是患肢休息並抬高超過心臟水平,必要時穿彈力襪或用彈性繃帶包紮;可口服阿司匹林,有栓塞者應早期使用肝素

血栓性靜脈炎病因

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內腔的炎症,同時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種較為多見的周圍血管病。主要由靜脈管壁損傷、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三大因素形成。

血栓性靜脈炎臨牀表現

可分淺層和深層靜脈炎兩類。
1.淺層靜脈炎
多發於四肢或胸部的淺表靜脈,沿淺靜脈出現硬條索狀腫痛,短2到5公分 ,長的如柳條,壓痛明顯,沿靜脈周圍有的伴發紅腫灼熱炎症反應,約2到4周後,急性症狀逐漸減退,可與皮膚呈條狀粘連,或條狀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無水腫,全身無症狀。
2.深部靜脈炎
好發於下肢的小腿、胸靜脈及股骼靜脈,前者為小腿腫脹,後者以大腿腫脹為主。患肢腫脹呈筒狀,伴疼痛,行走加劇,遠端有壓跡,皮膚淺灰紫,淺靜脈擴張明顯。約1到2個月後,患肢脹疼可漸緩和,但腫脹往往朝輕暮重,與活動有關。少數轉為慢性的靜脈迴流障礙,患肢淺靜脈曲張,血栓性淺靜脈周圍炎,甚至鬱血性下肢潰瘍感染。

血栓性靜脈炎檢查診斷

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 診斷一般不困難,可利用以下的診斷方法
患肢靜脈壓升高,提示側壓近心端靜脈有阻塞;
2.超聲
二維超聲顯像可直接見到大靜脈內的血栓,配合Doppler測算靜脈內血流速度,並觀察得呼吸和壓迫動作的正常反應是否存在。此種檢查對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陽性率可達95%;對遠端者診斷敏感性僅為50%至70%,但特異性可達95%。
125I纖蛋白原掃描偶用於本病的診斷。與超聲檢查相反,本檢查對腓腸肌內的深靜脈血栓形成檢出率可高達90%,而對近耽深靜脈血栓診斷的特異性較差。本檢查的主要缺點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後需要滯後48至72小時才能顯示效果。
4.阻抗容積描記法(IPG)和靜脈血流描記法(PRG)
前者應用皮膚電極,後者採用充氣袖帶測量在生理變化條件下靜脈容積的改變。靜脈阻塞時,隨呼吸和袖地充、放氣而引起伏的容積波幅度小。這種試驗對近端深靜脈雪山形成診斷的陽性率可達90%,對遠端者診斷敏感性明顯降低。
從足部淺靜脈內注入造影劑,在近心端使用壓脈帶,很容易使造影劑直接進入到深靜脈系統,如果出現靜脈充盈缺損,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診斷。淺靜脈血栓形成診斷較容易,局部症狀體徵較明顯。

血栓性靜脈炎治療

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目的是預防肺栓塞,特別是病程早期,血栓鬆軟與血管壁粘連不緊,極易脱落,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1.卧牀,抬高患肢超過心臟水平,直至水腫及壓痛消失。
2.使用抗凝劑防止血栓增大,並可起動內源性溶拴過程,可用肝素靜脈注射
3.如因出血素質而不宜用抗凝治療者,預防肺栓塞可用機械性阻隔方法。近年來已的用經皮穿刺法下腔靜脈內置入濾問的措施替代過去的下靜脈摺疊手術治療
4.溶拴治療。尿激酶有一定的效果,雖不能證明預防肺栓塞方面優於肯凝治療,但如早期應用,可加速血栓溶解,有利於保護靜脈瓣,減少後遺的靜脈功能不全。
5.中藥治療。可根據病變屬性治療,如屬陽性,加減四妙勇安湯治療,屬陰性的,加減陽和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