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血壓

鎖定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牀上常常引起心、、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衞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
中醫病名
低血壓
外文名
hypotension
就診科室
心血管內科
常見病因
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
常見症狀
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或休克

低血壓病因

產生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短期內迅速發生低血壓,可能是大出血、脱水、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低血壓緩慢發生,逐漸加重,繼發於可能導致低血壓的心臟病和內分泌疾病。

低血壓發病原因

  • 原發性低血壓
比如生理性低血壓,發病原因不是特別清楚。與形體瘦弱、遺傳因素有一定關聯。
  • 繼發性低血壓
是指某些疾病導致的低血壓狀態。這種低血壓病因一般為兩類:
此外,當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2葉酸而導致貧血時,也會發生低血壓。
還有一些常見繼發性低血壓的病因如下。
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為直立性低血壓,是指患者低血壓的發生與其體位變化有關,如從卧位轉為站立位後3分鐘以內,收縮壓下降≥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是長期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
孕期低血壓
由於血液循環系統會在懷孕期間迅速膨脹,因此導致血壓下降,不過屬於正常現象,血壓通常會在生完孩子後恢復到孕前正常水平,除此之外,當孕期發生缺鐵性貧血時,也會引起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
進餐後,大量的血液分配給胃腸道,致使心腦血管供血減少。餐後2小時內收縮壓下降幅度≥20mmHg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而餐後收縮壓下降至<90mmHg。多見於老年人。

低血壓誘發因素

  • 年齡
站立或進食後血壓下降主要發生在65歲以上的成人。長時間靜止後導致的低血壓主要影響兒童和年輕人。
  • 藥物
服用某些藥物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包括α受體阻斷藥如哌唑嗪多沙唑嗪,血管擴張藥如硝酸甘油,神經節阻斷藥如胍乙啶,抗精神病藥如氟哌啶醇喹硫平,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文拉法辛,三環類抗抑鬱藥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四環類抗抑鬱藥如馬普替林,抗帕金森病藥物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左旋多巴等。
  • 某些特殊疾病
帕金森病所致低血壓的發病率達30%,部分合並卧位高血壓;糖尿病所致低血壓的發生率為10%~30%,與糖尿病性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有關;還有一些心臟病可誘發低血壓。

低血壓症狀

部分慢性低血壓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急性低血壓如大多數體位性低血壓、餐後或排尿性低血壓多有臨牀表現,甚至引起暈厥。

低血壓早期症狀

對於慢性低血壓,早期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對於急性低血壓,發作時即可出現頭暈、噁心、視野模糊等症狀,甚至暈厥。

低血壓典型症狀

出現低灌注臨牀症狀,即因毛細血管內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症狀。
  • 頭暈、視野模糊、噁心、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 困惑、怕冷、臉色蒼白、脈搏微弱等症狀;
  • 極度低血壓患者很有可能導致暈厥、跌倒、一過性腦缺血;
  • 部分老年低血壓患者無明顯主訴,但同樣可以發生跌倒和暈厥。
  • 體位性低血壓持續時間多在5~10分鐘,也有的長達20分鐘。

低血壓伴隨症狀

長期低血壓會使身體的各項機能下降,從而出現下列伴隨症狀:
  • 頭暈目眩容易跌倒造成骨折、腦出血等;
  • 乏力、精神倦怠容易造成心情壓抑、情緒抑鬱等。

低血壓就醫

當患者突然或者因體位變化、進餐後出現頭暈眼花,肢軟乏力,心悸出冷汗等症狀時,建議去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

低血壓診斷流程

醫生首先對患者進行相關的體格檢查:
  • 觀察患者面容、皮膚色澤、體型胖瘦、有無水腫以及肢體運動等情況;
  • 分別測量卧位與立位血壓,並注意比較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以排除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血壓變化;
  • 心臟查體:注意心音和心臟雜音的變化;
  • 神經系統查體:檢測患者肢體感覺以及有無運動的協調障礙。
醫生可能問及的問題有:
  • 詢問低血壓狀態何時發生,與臨牀上出現的症狀、體位、服用藥物有無明顯關係。
  • 有無長期卧牀病史。
  • 有無外科手術,有無外傷而導致自主神經損害。
患者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和原發病史,並檢查到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12/8kPa)即可初步診斷為低血壓;從卧位轉為站立位後3分鐘以內,收縮壓下降≥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可診斷為直立性低血壓。

低血壓就診科室

一般情況就診於心血管內科,嚴重症狀如暈厥等,就診於急診科。

低血壓相關檢查

  •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或心臟造影檢查,判斷有無引起低血壓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
  • 外周血管多普勒超聲檢測或血管造影檢查,明確是否患有外周血管疾病。
  • 磁共振成像檢查瞭解有無脊髓空洞等脊髓病變。
  • 血常規血糖尿糖、甲狀腺功能檢測,以及其他內分泌檢查,排除貧血、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等。

低血壓鑑別診斷

  • 低血糖
是指血糖水平低於正常的一種狀態,主要由藥物、胰島β細胞瘤等器質性病變引起。該病好發於糖尿病尤其是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低血壓主要好發於體質瘦弱的女性或老人。
  • 貧血
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紅細胞生成減少、失血及溶血等。主要表現和低血壓有些相似,血常規檢查可予鑑別。

低血壓治療

治療低血壓取決於它的症狀、嚴重程度以及導致低血壓的原因。症狀不明顯時,可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低血壓,當症狀明顯或血壓突然降低時,需要及時處理。

低血壓急性期治療

導致急性低血壓的原因各不相同,根據病因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 大出血導致的低血壓要及時輸血,補充血容量;
  • 嚴重創傷、感染導致的低血壓要及時補液、抗感染治療;
  • 過敏導致的急性低血壓應明確過敏原,及時給予升血壓治療。
  • 發生急性體位性低血壓時,體位的調整很重要,應立即使患者平卧,並按摩四肢肌肉。注意觀察脈搏變化,通常數分鐘後血壓即可恢復。
  • 若不明原因的暈厥,應立即將患者置於平卧位,或取頭低腳高位,迅速測量血壓、脈搏和心律。暈厥發作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一般需要及時就醫查找原因。

低血壓一般治療

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老年患者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適度多喝水,使機體內組織間隙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因藥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藥劑量。
平時適當運動,如做物理對抗動作如腿交叉、彎腰及緊繃肌肉等,改善神經和血管的調節功能,有助於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
穿壓縮長襪和用腹帶,可減少外周血量。

低血壓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據文獻報道有容量擴張劑(如氟氫可的松)、血管收縮劑(如鹽酸米多君奧曲肽)及輔助藥(如阿卡波糖紅細胞生成素等),應注意在改善立位低血壓時會有增高卧位血壓的副作用,因此需要慎用。
  • 氟氫可的松
主要作用是維持血容量,升高血壓。適用於體位性低血壓。可伴有水鈉瀦留、高血壓及低鉀血癥等不良反應。
  • 奧曲肽
主要作用是防止血管擴張,升高血壓。適用於嚴重的餐後低血壓,但糖尿病患者不建議使用。可能伴有噁心,痙攣、面部潮紅、高血糖和仰卧位高血壓等不良反應。
  • 米多君
主要作用是收縮血管,升高血壓。適用於體位性低血壓。可能伴有心律不齊、寒顫、皮疹等不良反應。
  • 瓜爾膠
主要作用是延緩葡萄糖的吸收,維持飽腹感,減少胃腸道的血流,維持血壓。主要適用於餐後低血糖。尚未發現其不良反應。
  • 阿卡波糖
主要作用是減少胃腸道的血流,維持血壓。適用於餐後低血壓,尤其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輕微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低血壓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低血壓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低血壓前沿治療

目前暫無確切的應用於臨牀的前沿治療方法及藥物。

低血壓預後

生理性低血壓患者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只要平時加強營養,注意鍛鍊,預後良好。
針對疾病引起的低血壓,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使循環血容量回升,基本可以控制。此外,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後低血壓雖然容易反覆,只要避免引起低血壓的誘因,一般預後良好。
  • 治癒性
生理性低血壓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暫時的低血壓,一般在調整生活方式,行對症、對因治療後,可完全恢復,預後好。
體位性體血壓和餐後低血壓往往會反覆發作,難以徹底治癒,日常需注意避免誘因。
  • 危害性
腦對缺血十分敏感,低血壓會導致暫時的器官供血不足,引起暈厥,意識喪失並跌倒,有可能造成骨折或腦外傷,特別是老年人更易發生。
嚴重的低血壓可能導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 併發症
休克
這是低血壓最嚴重的併發症,臨牀表現為血壓突然下降,可能伴有精神煩躁、反應遲鈍、心率加快、四肢濕冷、面色蒼白或紫紺,尿量減少或無尿,需立即到醫院進行緊急搶救治療。
暈厥
這是突然血壓下降導致的大腦暫時供血不足所致,表現為突然發生的、短暫的不省人事和昏倒,一般持續2~3分鐘左右,無論是否進行處理,之後全部功能均可逐漸恢復神志正常。最大的危害是因突然暈倒而發生意外,如骨折和腦外傷等,特別是老年人。
參考來源: [1-7] 
參考資料
  • 1.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 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臨牀診療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高血壓雜誌,2017,02(25):132-140.
  • 2.    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2019,18(2):93.
  • 3.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與臨牀診治路徑. 中華高血壓雜誌,2014年7期.
  • 4.    Zou X, Cao J.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older Chinese men. J Geriatr Cardiol. 2015 Nov;12(6):600-4.
  • 5.    美國高血壓學會. ASH 直立性低血壓評估和治療立場聲明.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3 Mar;15(3):147-5.
  • 6.    AAS/EFAS/ESH科學聲明:神經原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仰卧位高血壓的管理. J Hypertens. 2019 Mar 14.
  • 7.    梅奧醫學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low-blood-pressure/symptoms-causes/syc-2035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