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凝固

鎖定
血液從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膠凍狀凝塊的過程,即為血凝固這是由凝血因子參與的一系列蛋白質有限水解的過程。血凝固的關鍵過程是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纖維蛋白交織成網,將很多血細胞網羅其中形成血凝塊。在1~2小時,血凝塊在血小板的作用下發生收縮並析出的淡黃色液體,這種液體被稱為血清。 [1] 
中文名
血凝固
定    義
血液從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膠凍狀凝塊的過程
血液和組織中直接產於凝血的物質統稱為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認的凝血因子共有12種,國際命名法用羅馬數字編號。此外,還有前激肽釋放酶,激肽原以及來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參與凝血過程。凝血因子中,因子IV是離子,其餘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質,其中因子II、VII、IX、X、XI、XII均為蛋白內切酶。通常在血液中因子II、IX、X、XI、XII都是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參考資料
  • 1.    沈顯生.生命科學概論: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