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蠻族

(漢語詞語)

鎖定
蠻族,是指涉非中原地區的、文化落後於中原部落的南方部落,最早在先秦時代,“蠻”字僅用於指涉位於南方的的非華夏部落,後來用來代指四周非漢民族 [1] 
中文名
蠻族
類    別
部落、種族
最早朝代
先秦

目錄

蠻族釋義

蠻族,是指涉非中原地區的、文化落後於中原部落的南方部落 [1] 

蠻族史籍記載

道武既定中山,聲教被於河表。泰常八年,蠻王梅安率渠帥數千朝京師,求留質子,以表忠款。始光中,拜安侍子豹為安遠將軍、江州刺史、順陽公。興光中,蠻王文武龍請降,詔褒慰之,拜南雍州刺史、魯陽侯。
延興中,大陽蠻桓誕擁沔水以北,滍葉以南,八萬餘落,遣使內屬。孝文嘉之,拜誕徵南將軍東荊州刺史、襄陽王,聽自選郡縣。誕字天生,桓玄之子也。初,玄西奔至枚迥洲被殺,誕時年數歲,流竄大陽蠻中,遂習其俗。及長,多智謀,為羣蠻所歸。誕既內屬,居朗陵。太和四年,王師南伐,誕請為前驅。
乃授使持節、南征西道大都督,討義陽,不果而還。十年,移居潁陽。十六年,依例降王為公。十七年,加徵南將軍、中道大都督,徵竟陵。遇遷洛,師停。是時,齊徵虜將軍、直閣將軍蠻首田益宗率部曲四千餘户內屬。襄陽首雷婆思等十一人率户千餘內自徙,求居大和川,詔給廩食。後開南陽,令有沔北之地,蠻人安堵,不為寇賊。十八年,誕入朝,賞遇隆厚。卒,諡曰剛。子暉,字道進,位龍驤將軍、東荊州刺史,襲爵。景明初,大陽蠻首田育丘等二萬八千户內附,詔置四郡十八縣。暉卒。贈冠軍將軍
三年,魯陽蠻魯北燕等聚眾攻逼,頻詔左衞將軍李崇討平之,徙萬餘家於河北諸州及六鎮。尋叛南走,所在追討,比及河,殺之皆盡。四年,東荊州蠻樊素安反,僣帝號。正始元年,素安弟秀安復反,李崇、楊大眼悉討平之。二年,梁沔東太守田清喜擁七郡三十一縣、户萬九千,遣使內附,乞師討梁。其雍州以東,石城以西,五百餘里水陸援路,請率部曲斷之。四年,梁永寧太守文雲生六部,自漢東遣使歸附。
永平初,東荊州表太守桓叔興前後招慰大陽蠻,歸附者一萬七百户,請置郡十六、縣五十,詔前鎮東府長史酈道元檢行置之。叔興即暉弟也,延昌元年,拜南荊州刺史,居安昌,隸於東荊。三年,梁遣兵討江、沔,破掠諸蠻,百姓擾動。
蠻自相督率二萬餘人,頻請統帥,蠻以為聲勢。叔興給一統並威儀,為之節度,蠻人遂安。其年,梁雍州刺史蕭藻遣其將蔡令孫等三將寇南荊之西南,沿襄、沔上下,破掠諸蠻,蠻首樑龍驤將軍樊石廉叛梁,來請援。遣叔興與石廉督集蠻夏二萬餘人擊走之,斬令孫等三將。藻又遣其新陽太守邵道林,於沔水之南石城東北立清水戍,為抄掠之基,叔興遣諸蠻擊破之。四年,叔興上表,請不隸東荊,許之。梁人每有寇抄,叔興必摧破之。
正光中,叔興擁所部南叛。蠻首成龍強率户數千內附,拜刺史;蠻帥田牛生率户二千內徙揚州,拜為郡守。梁義州刺史邊城王文僧明、鐵騎將軍邊城太守田官德等率户萬餘,舉州內屬。拜僧明平南將軍、西豫州刺史,封開封侯;官德龍驤將軍、義州刺史;自餘封授各有差。僧明、官德併入朝。蠻出山至邊城、建安者,八九千户。義州尋為梁將裴邃所陷。梁定州刺史田超秀亦遣使求附,請援歷年,朝廷恐輕致邊役,未之許。會超秀死,其部曲相率內附,徙之。六鎮、秦、隴所在反叛,二荊、西郢蠻大擾動,斷三鵶路,殺都督,寇盜至於襄城、汝水,百姓多被其害。梁遣將圍廣陵,楚城諸蠻,併為前驅。自汝水以南,恣其暴掠,連年攻討,散而複合,其暴滋甚。
又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餘則大者萬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樹,僣稱王侯。屯據三峽,斷遏水路,荊蜀行人,至有假道者。周文略定伊、瀍,聲教南被,諸蠻畏威,靡然向風矣。大統五年,蔡陽蠻王魯超明內屬,授南雍州刺史,仍世襲焉。十一年,蠻酋梅勒特來貢其方物。尋而蠻帥田杜青及江、漢諸蠻擾動,大將軍楊忠擊破之。其後蠻帥杜青和自稱巴州刺史,入附,朝廷因其所稱而授之。杜青和後遂反,攻圍東梁州。其唐州蠻田魯嘉亦叛,自號豫州伯。王雄、權景宣等前後討平之。
廢帝初,蠻首樊舍舉落內附,以為督淮北三州諸軍事、淮州刺史、淮安郡公。
於謹等平江陵,諸蠻騷動,詔豆盧寧蔡祐等討破之。恭帝二年,蠻酋宜人王田興彥、北荊州刺史梅季昌等相繼款附。以興彥、季昌併為開府儀同三司,加季昌洛州刺史,賜爵石台縣公。其後,巴西人譙淹扇動君蠻以附梁,蠻帥向鎮侯、向白虎等應之;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田烏度、田唐等抄斷江路;文子榮復據荊州之汶陽郡,自稱仁州刺史;並鄰州刺史蒲微亦舉兵逆命。詔田弘賀若敦、潘招、李遷哲等討破之。周武成初,文州蠻叛,州軍討定之。尋而冉令賢、向五子王等又攻陷白帝,殺開府楊長華,遂相率作亂。前後遣開府元契、趙剛等總兵出討,雖頗翦其族類,而元惡未除。天和元年,詔開府陸騰督王亮、司馬裔等討之。騰水陸俱進,次於湯口,先遣喻之。而令賢方增浚城池,嚴設扞禦,遣其長子西黎、次子南王領其支屬,於江南險要之地,置立十城,遠結涔陽蠻為其聲援。令賢率其卒,固守水邏城。騰乃總集將帥謀進趣,鹹欲先取水邏,然後經略江南。騰言於眾曰:“令賢內恃水邏金湯之險,外託涔輔車之援,兼復資糧充實,器械精新。
以我懸軍,攻其嚴壘,脱一戰不克,更成其氣。不如頓軍湯口,先取江南,翦其毛羽,然後遊軍水邏,此制勝之計也。”眾皆然之。乃遣開府王亮率眾渡江,旬日攻拔其八城,兇黨奔散,獲賊帥冉承公並生口三千人,降其部眾一千户。遂簡募驍勇,數道分攻水邏。路經石壁城,險峻,四面壁立,故以名焉。唯有一小路,緣梯而上,蠻蜒以為峭絕,非兵眾所行。騰被甲先登,眾軍繼進,備經危阻,累日乃得舊路。且騰先任隆州總管,雅知其路蠻帥冉伯犁、冉安西與令賢有隙。騰乃招誘伯犁等,結為父子,又多遺錢帛。伯犁等悦,遂為鄉導。水邏側又有石勝城者,亦是險要,令賢使其兄龍真據之。勝又密告龍真雲,若平水邏,使其代令賢處之。龍真大悦,遣其子詣騰。乃厚加禮接,賜以金帛。蠻貪利既深,仍請立效,乃謂騰曰:“欲翻所據城,恐人力寡少。”騰許以三百兵助之。既而遣二千人,銜枚夜進,龍真力不能御,遂平石勝城。晨至水邏,蠻眾大潰,斬首萬餘級。
令賢遁走,追而獲之。司馬裔又別下其二十餘城,獲蠻帥冉三公等。騰乃積其骸骨於水邏城側為京觀,後蠻蜒望見輒大哭,自此狼戾之心輟矣。
時向五子王據石墨城,令其子寶勝據雙城。水邏平後,頻遺喻之,而五子王猶不從命。騰又遣王亮屯牢坪,司馬裔屯雙城以圖之。騰慮雙城孤峭,攻未可拔,賊若委城遁散,又難追討。乃令諸軍週迴立柵,遏其走路,賊乃大駭。於是縱兵擊破之,禽五子王於石墨,獲寶勝於雙城,悉斬諸向首領,生禽萬餘口。信州舊居白帝,騰更於劉備故宮城南,八陳之北,臨江岸築城,移置信州。又以巫縣、信陵、秭歸並築城置防,以為襟帶焉。
天和六年,蠻渠冉祖裛、冉龍驤又反,詔大將軍趙誾討平之。自此羣蠻懼息,不復為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