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蠣鷸東亞亞種

鎖定
蠣鷸東亞亞種是蠣鷸的亞種之一,中型涉禽。體羽以純黑色或黑、白兩色為主,體型渾圓,腳短粗。嘴形特別,較長而強,適於開啓堅硬的貝殼(牡蠣等)。嘴通常是紅色或橘紅色。鼻孔線狀,鼻溝長度達上嘴一半。腳粉紅色,足僅具前三趾,後趾退化。屬於鴴鷸類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羽為黑與白二色。頭部、頸、前胸、背黑色;翼黑色,具白色大斑。腰部及尾上覆羽白色,胸部以下也為白色。嘴粗而長,端鈍,為橙紅色。跗蹠短粗,呈粉紅色。
別    名
東亞蠣鷸
新疆蠣鷸
蠣鷸新疆亞種
中文學名
蠣鷸東亞亞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鴴形目
蠣鷸科
蠣鷸屬
蠣鷸
拉丁學名
Haematopus ostralegus longipes
命名者及時間
Buturlin, 1910

蠣鷸東亞亞種外形特徵

蠣鷸東亞亞種
蠣鷸東亞亞種(2張)
該亞種嘴峯長短居中,介於指名亞種和普通亞種之間。成鳥嘴峯的平均長度為89.5(84—97)mm;跗蹠50.3(47—55)mm。幼鳥的喉部下方或具有白色的橫帶斑。 [1] 

蠣鷸東亞亞種生活習性

蠣鷸東亞亞種平時棲息在多岩石或沙灘的海岸、沼澤、河口三角洲、內陸的湖岸、葦田、河谷淺灘等。大多數單個活動,有時結成小羣在海灘上覓食,實行一雌一雄制,有比較牢固的配偶。而其壽命可以超過20年。主要以牡蠣、貽貝、昆蟲、小魚、蝦和蟹等為食。跑得快,飛翔力強。常站立在海濱低巖的頂部等待退潮,潮退後,在淤泥或沙中搜索食物。在海濱砂礫中築陷穴狀巢,每窩產卵2~4枚,卵橄欖黃帶灰色,有褐黑色斑點。雌雄鳥輪換卧巢孵卵,但以雄鳥為主。 [1] 

蠣鷸東亞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俄羅斯的西部和中北部,南到黑海,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東到西伯利亞西部,哈薩克斯坦(齋桑泊、裏海地區),格魯吉亞(高加索地區)等,中國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山、烏倫古河流域、伊犁河谷)和西藏西南部。冬季沿海岸線從非洲東部通過阿拉伯海到印度。 [2] 

蠣鷸東亞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