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蠔(háo或cì音)是一個漢語二級字 [1]  本義幼蠶 [2]  ,後世與“蠔”字混用,引申為牡蠣。今表牡蠣義時以“蠔”為正體字,“蠔”是異體字。 [5] 
中文名
字    級
二級(4512) [1] 
拼    音
háo、cì
注    音
ㄏㄠˊㄘˋ
異體字
部    首
虫部
總筆畫
6+4
五    筆
JTFN(86),JEN(98)
鄭    碼
IMH
倉    頡
LIHQU
結    構
左右
造字法
形聲:從蟲、毛聲
平水韻
去聲四寘 [4] 
繁    體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蠔háo(ㄏㄠˊ)
即“牡蠣”:蠔油。蠔豉(牡蠣肉的乾製品) [3] 
cì(ㄘˋ)
  1. 幼蠶。《爾雅翼•蠶》:“(蠶)初拂謂之蠔,以毛掃之。”
  2. 同“蛓”。毛蟲。《廣韻•志韻》:“蠔”,同“蛓”。
詳細字義
蠔 cì
〈名〉
同“蛓”。毛蟲 [caterpillar]。
詞性變化
◎ 蠔
蠔háo
〈名〉
牡蠣的別名 [oyster]。如:蠔蠣(牡蠣);蠔殼(指牡蠣;牡蠣的外殼);蠔浦(產牡蠣的淺海) [2] 
常用詞組
◎蠔油háoyóu
[oyster sauce] 提煉牡蠣脂肪所製成的油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肌遭蠔刺。
又《本草》斑蝥,一名龍蠔。
又人名。《綱目》秦王苻堅養子蠔。
(蠔)《韻會》乎刀切,音豪。蚌屬。《篇海》蠣也。《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漸長,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蠔山。《韓愈詩》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注》殼如石。亦曰蠣房。
又地名。《五代史》潘崇徹敗王逵兵於蠔石。 [2]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xɑu˧˥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cih5 ci5 [客英字典] cih5 [海陸腔] cih5 ci5 [梅縣腔] ze5粵語 ci3 hou4潮州話 o5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