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蛛形綱蠍目動物)

鎖定
俗稱蠍子,也稱全蠍全蟲,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有鎮痙、止痛、解毒等功能。屬野生動物類,常寄居山坡,牆縫,土穴等潮濕陰涼處在世界各地蠍的種類及分佈很多,也具有不同的形態學,生物學特徵,因而具有不同的經濟價值。蠍主要分佈於除寒帶以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區,在我國南北各地廣為分佈。與揮舞強健大的大型蠍子相比,擁有較小螯的小型蠍子毒性更強。
中文學名
蠍子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螯肢亞門
蛛形綱
亞    綱
廣腹亞綱
蠍目

簡介

節肢動物門蛛形綱(Arachnida)蠍目(Scorpionida)1,400種蛛形動物的統稱,特徵為體細長,尾部為環節形,末端有一毒刺。 [1]  蠍體長13~175公釐(0.5~7吋)。有6對附肢。第一對附肢(螯肢)小,用以撕開獵物。第二對附肢(須肢)較大,末端兩節堅強,呈鉗狀,水平地伸向前方,用作感覺器官及用以攫住獵物。後四對為步足,末端呈鉗狀。

生活習性

蠍為夜行性,主要以昆蟲及蜘蛛為食,用形大、強而有力的腳須攫住獵物,將其撕碎,並吸其汁液,遇大型的獵物則通常先用尾刺蜇刺之,注入毒液使之麻痹,然後把它吃掉。
蠍晝伏夜出,在夜裏全副武裝,耀武揚威。一旦遇到獵物,立即用腳須鉗住,尾巴鈎轉,用尾刺注射一針,將獵物毒死。它依靠一對大螯和一個尾刺,捕食蜘蛛或昆蟲等 。
蠍完全為肉食性,極個別種類會少量攝黃肥尾蠍
蠍
取植物性飼料(如會全蠍),取食無脊椎動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種昆蟲的幼蟲和若蟲甚至是小型壁虎。它靠觸肢上的聽毛或跗節毛和縫感覺器發現獵物的位置。沙漠蠍能夠確定穴居50釐米深的蜚蠊。蠍取食時,用觸肢將捕獲物夾住,後腹部(蠍尾)舉起,彎向身體前方,用毒針螫刺。由六節組成,是梯形,背面復有頭晌甲,其上密佈顆粒狀突起,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縮,毒液即自毒針的開孔流出。大多數蠍的毒素足以殺死昆蟲,但對人無致命的危險,只引起灼燒樣的劇烈疼痛。蠍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開,先吸食捕獲物的體液,再吐出消化液,將其組織於體外消化後再吸入。進食的速度很慢。
1、蠍子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喜潮怕幹,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羣居,好靜不好動,並且有識窩和認羣的習性,蠍子大多數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一般在大羣蠍窩內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處,很少發生相互殘殺現象。但若不是同窩蠍子,相遇後往往會相互殘殺。
2、蠍子有冬眠習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驚蟄以後出蟄,11月上旬便開始慢慢入蟄冬眠,全年活動時間有6個月左右。在一天當中,蠍子多在日落後晚8時至11時出來活動,到翌日凌晨2~3點鐘便回窩棲息。這種活動規律一般是在温暖無風、地面乾燥的夜晚,而在有風天氣則很少出來活動。
3、蠍子雖是變温動物,但它們還是比較耐寒和耐熱。外界環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蠍子均能夠生存。蠍子的生長髮育和繁殖,與温度有密切的關係。氣温下降至10℃以下,蠍子就不太活動了,氣温低於20℃,蠍子的活動也較少,它們生長髮育最適宜的温度為25~39℃之間。氣温在35~39℃,蠍子最為活躍,生長髮育加快,產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範圍內進行。温度超過41℃,蠍體內的水分被蒸發,若此時既不及時降温,又不及時補充水分,則蠍子極易出現脱水而死亡。温度超過43℃時,蠍子很快死亡。蠍子活動、生長髮育和繁殖與温度密切相關,最佳温度35~38℃之間。因此,在人工養殖蠍子時,必須注意掌握。
蠍
4、蠍子的生長、繁殖與外界環境的濕度也有密切的關係。在自然界野生的蠍子,如要久旱無雨,就會鑽到地下約1米深的濕潤處躲藏、隱蔽起來;當陰雨天氣,地上有積水,它們會爬往高處躲避。因此,在養殖蠍子時要十分注意飼料的水分以及飼養場地和窩穴的濕度。一般來説,蠍子的活動場所要偏濕些,而它們棲息的窩穴則要求稍乾燥些,這樣有利於蠍子的生長髮育和繁殖。如果窩穴過濕,則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蠍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難;如果蠍子的活動場所過於乾燥,而且投餵的飼料中水分又不足時,也會影響到蠍子的正常生長髮育,甚至還會誘發相互殘殺。
5、蠍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強光的刺激,但它們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陽的熱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長髮育的速度,以及有利於胚胎在孕蠍體內孵化的進程。據報道和觀察,蠍子對弱光有正趨勢,對強光有負趨勢,但它們最喜歡在較弱的綠色光下活動。
6、蠍子對各種強烈的氣味,如油漆、汽油、煤油、瀝青以及各種化學品、農藥、化肥、生石灰等有強烈的迴避性,可見它們的嗅覺十分靈敏,這些物質的刺激對蠍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會致死。蠍子對各種強烈的震動和聲音也十分敏感,有時甚至會把它們嚇跑,終止吃食、交尾繁殖、產仔等。

外形特徵

蠍子 蠍子
蠍是肉食性的節肢動物,與蜘蛛是親戚,但它的形態不像蜘蛛。蠍渾身全副武裝,周身披着殼質的鎧甲,頭胸部分為6節,有起瞭望作用的單眼和複眼以及六對行動靈活的附肢。第一對鉗狀附肢叫螯肢,第二對是巨大的螯足叫腳須。當雙螯舉起時,好像強有力的鐵掌,是捕捉獵物的工具。其餘四對是用來奔跑的步足。蠍的腹部較長,分佈明顯,前腹七節、較闊,後腹五節、較窄,末端有一球體,內藏毒液,突起部分形成尾刺,高高舉起,活像一把戰刀。

螫刺

大多數蠍遇其他動物時寧可退避而不攻擊,而且不會主動螫人,除非受到騷擾。
螫刺通常僅引起局部疼痛和輕微腫脹,淋巴管炎和區域性淋巴結腫,傷口周圍皮膚温度上升和觸痛。褐尾蠍螫刺6歲以下兒童和高血壓患者可致死。

蠍毒

蠍毒作用

蠍毒至少有2種。一種為血液毒,可致輕度至重度局部反應,如水腫、變色和疼痛。另一種為危險的神經毒,可致嚴重的局部或系統性後果,如驚厥癱瘓、心率紊亂及死亡。
毒液可立即引起疼痛和受累部位的麻木和刺麻感,但通常無腫脹。兒童可出現緊張不安和頭,頸,眼異常而胡亂地晃動,成人主要表現為心動過速,高血壓,呼吸加快,體弱無力和運動障礙。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生呼吸困難並常併發流涎過多。

毒性與體型

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動物學講師Kevin Healy、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毒液系統實驗室負責人Michel Dugon於2022年4月發表於Toxins的研究首次表明,與揮舞強健大的大型蠍子相比,擁有較小螯的小型蠍子毒性更強。 [4] 

分佈範圍

在中國,蠍的分佈也很廣。據有關考察研究表明中國的11種蠍,主要分佈在北緯32~42°之間的華北,東北及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也就是雨水相對較多,氣候相對暖濕的温帶、暖温帶、亞熱帶及熱帶地區,而在水分較少的西北內陸則分佈較少。
對於東亞鉗蠍,其自然分佈多集中在東北,華北一帶,長江以南地區則相對較少。近年來,在華南及華中地區,西南地區等均有分佈報道,但主要還是分佈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如山東,內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區,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也有大量分佈。

種羣現狀

蠍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動物。全世界範圍內蠍目中共分6科,70屬,共600餘種,我國共有11種,其中包括最為常見的東亞鉗蠍 [3] 
東亞鉗蠍,也就是馬氏鉗蠍,屬蠍目鉗蠍科,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常整體入藥,所以又稱之為全蠍,通常人們所説的蠍子,也往往指東亞鉗蠍。蠍性喜温,喜濕,常在温暖多雨的氣候帶廣泛分佈。從世界範圍來看,除了北極,南極及其它寒帶地區沒見有蠍分佈的報道外,在大部地區,均有各種蠍目動物發現,許多地方常大量分佈,甚至氾濫成災。
蠍種類較多,分佈在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地的毒蠍能致人死命,有些蠍毒甚至能和蛇相比。

生長繁殖

交配時,雌體及雄體均跳「求偶舞」,這有雙重目的︰雄蠍需尋求平地以排出精包,還要將雌蠍引到精包上方以便接受精包,雌蠍接受精包後雄蠍常為雌蠍所吞食。受精卵在雌蠍體內發育,生出後即附在雌蠍背上,停留約12日。
蠍不僅對獵物兇猛,而且對“親人”也很殘忍。交配前,雌雄蠍腳須相鉗,交臂跳舞,可持續數小時之久。然而,一旦雄蠍完成授精作用,雌蠍就兇相畢露,一口咬死雄蠍作為食物。有趣的是蠍對後代卻倍加愛護。蠍是卵胚的,產下的小蠍往往攀登在母蠍背上,逍遙自樂。母蠍負子而行,極盡保護職責,直到幼蠍成長能獨立謀生。

養蠍竅門

藥物免疫法在惡劣天氣過後,適量用慶大黴素、青黴素溶液全面噴霧,每日噴藥2次,每50-100平方米用藥1支(瓶),可有效預防各種蠍病發生。
蠍子 蠍子
統一蠍棚氣味將搗爛的大蒜泥兑水噴棚,能避免蠍子打架、母食仔現象,也可用於整體的蠍棚消毒。 避免強光曝曬蠍子喜潮怕強光,每天拉棚簾時要一點一點有間隔性地往下拉,讓蠍子有個適應過程,否則對蠍子有一定傷害。
快速提濕、保温冬季加温時,蠍棚在下半夜易出現高温低濕現象,對蠍生長、蜕皮極為不利。這時可直接往牆體、暖氣片上噴水,還可在暖氣片後面塞上海綿等吸水物品直接噴水,確保下半夜的正常温度。 [2] 
餌料散放法一改用小盤、小碟盛蟲喂蠍的作法,而是將蟲直接撒在蠍池或蠍盆內,讓蠍自由捕食,蟲子的投放量要少投勤投。
改變孕蠍產期在母蠍的孕育後期,可將環境温度控制在22℃以上,以控制其產仔,待棚內達到條件時,再將温度緩升到32℃以上即可產仔。

全蠍處理

全蠍,又叫全蟲,為鉗蠍科東亞鉗蠍的乾燥全體。
1 採收
蠍子 蠍子
捕捉野生全蠍的時間一般在出蟄後至入蟄前。每年4月中、下旬,即在“穀雨”前後。此時蠍剛出蟄,體肥厚,腹內無食物,雜質少,加工後質量好,重量大,通常稱為“春蠍”。所以,山東常把收購“春蠍”作為主要季節。此時蠍剛出蟄,不活躍,並且青草剛發芽,蠍易被發現,便於捕捉。
“伏蠍”是在三伏天捕捉加工的全蠍,這時的蠍已攝取食物,孕母蠍已產過仔,加工後的質量不如“春蠍”好,同樣數量的蠍,“伏蠍”出貨量少於“春蠍”。此時捕捉比較困難;因這時的蠍已四處活動,且活躍,又有草叢等妨礙捕捉。可利用蠍的趨光性誘捕。將燈放在山上較平坦的地方,即可捕捉。捕蠍時,要攜帶1雙筷子或1個鑷子,還要攜帶盛蠍用的帶蓋的大口瓶、桶等容器,防止蠍逃跑。
2 加工
2.1 鹽水蠍 ①將蠍投入25℃左右1%的淡鹽水中浸泡4~6小時,使其吐出腹內污物,然後用笊籬輕輕將蠍撈出,再放入水中,重複3~4次,沖洗掉蠍身上的泥沙。②燒好鹽水(1kg活蠍用食鹽100~200g,加水4~6kg),將鹽水煮沸。③將洗淨的活蠍投入煮沸的鹽水鍋內煮,鍋內水量以浸沒蠍3指為度。鍋上蓋一片較鍋口小的葦蓆,席上壓“井”字形木條,既可防止蠍滾出鍋外,又避免將蠍燜煮爛。用大火儘快燒開,先旺火煮2小時,再小火煮2小時。用小火煮時,可每30分鐘檢查翻動2次。待蠍體僵硬、不彎曲、脊背上明顯抽溝(即凹下一條線)時,即可撈出。煮沸時,如果火候適宜,則蠍的鉗、足、尾不易脱落,質量既佳,又便於保存。如果火候不適宜,會出現蠍的鉗、足、尾與體分離,影響質量。④陰乾。將煮過的蠍放在葦蓆上,置陰涼、通風處晾乾。如果日曬,則蠍體乾燥後起鹽霜,包裝後易回潮,甚至發黴變質。
2.2 淡水蠍 加工前把蠍放入清水中洗淨,然後撈出,放入沸水中煮10~15分鐘。每1.5kg活蠍加鹽50~100g。煮時慢慢翻動,煮好後撈出陰乾。1kg活蠍可加工幹蠍300~350g。
3 貯存
用木箱包裝。包裝箱內壁用石灰粉拌豬血塗好。箱裏再襯防潮油紙,還可用無毒塑料袋裝全蠍放入上述木箱內,密封。放乾燥通風處,嚴防受潮發黴。全蠍受潮後易發黴變質和爪尾脱落。運輸途中忌劇烈震盪。
參考資料
  • 1.    郭冬,張守純,鄭海輝. .蠍子的生態學研究進展[J]. :貴州農業科學,2011
  • 2.    王利堅. 蠍子的異常習性和飼養經驗[ J]:農技服務,2003
  • 3.    姚 魯 .蠍的種類 、飼養與藥蠍的加工方法[ J]: 湖北 農業科學,1989
  • 4.    新研究發現“小”蠍子更毒—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2022-04-24[引用日期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