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蟲黴目

鎖定
接合菌綱的 1目。本目成員菌絲體多核。無性繁殖時,菌絲體形成隔膜,然後斷裂成蟲菌體,或是在孢子體的頂端形成單生的單核或多核孢子,待成熟時強力射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基物或寄主,可不立即萌發生出菌絲,而多次重複形成能再次強力射出的次生孢子。有性生殖與接合菌綱的其他種類大體相同,可形成接合孢子,也可不經過融合而形成無性接合孢子。
中文名
蟲黴目
外文名
Insecticide
分    佈
該目真菌廣泛分佈於全世界
接合菌綱
菌絲體
成員菌絲體多核
接合孢子
不經過融合而形成無性接合孢子

蟲黴目簡介

真菌門、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中的一目。多數為昆蟲寄生菌,少數寄生於藻類、蕨類和高等真菌上有的腐生於蛙、蜥蜴等動物糞便上或土壤中。營養體為不發達的菌絲體,大多有隔,常自分隔處斷裂,形成菌絲體段,此即蟲菌體,其中的細胞有單核或多核的。細胞壁無色或淡褐色,主要成分為幾丁質。腐生的種具有發達的菌絲體。無性繁殖有3種方式:蟲菌體的裂殖或芽殖;蟲菌體產生有色或無色的分生孢子梗,梗頂生出單核或多核的初生分生孢子(即單孢孢子囊)。分生孢子形態多樣,有近球形、擬梭形或長橢圓形等,其外有一黏液層成熟後被彈射出去,遇目的物後可迅速粘住,並萌發成新的菌絲條若未遇適宜環境,則可產生次生孢子,且可重複產3~4次;有時蟲菌體產生厚垣孢子。有性生殖與毛黴相同可形成接合孢子它是由菌絲上的兩個膨大細胞或兩個蟲菌體接合而成。接合孢子有厚壁,無色或有色,外壁光滑或有紋飾。有時可進行孤雌生殖,並形成擬接合孢子。本目一般僅分1科、6屬、約85種。其中的6屬為:新月黴屬,寄生於鼓藻上;蕨黴屬,寄生於蕨類植物的原葉體上,菌絲體呈葡萄串狀,不斷裂,產擬接合孢子;團孢黴菌(Massospora),蟬類寄生真菌,分生孢子表面疣狀或光滑,在寄主體內產生,故不彈射圖耳黴屬,無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一般無黏性,接合時配子囊的頭尾相連接;蟲黴屬,寄生於昆蟲,分生孢子平滑併產生於寄主外表,彈射性強;蛙糞黴屬,菌絲體分枝,有隔膜,細胞單核,細胞壁主要成分為纖維索,兩個配子囊大小不等可在蛙體內借芽殖或裂殖產較多蟲菌體,隨糞排出後形成菌絲體,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1] 

蟲黴目功能

本目中蟲黴屬的許多種是有害昆蟲的寄生真菌,可用於生物防治,例如蠅蟲黴寄生蒼蠅,蝗蟲黴可寄生蝗蟲,蚊蟲黴可寄生蚊,蚜蟲黴可寄生蚜蟲,金龜子蟲黴可寄生金龜子,煙灰色蟲黴可寄生柑桔粉蚧,以及圓孢蟲黴可寄生菜粉蝶、葉蟬和薊馬等。但是,有些種則是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寄生真菌,例如,耳黴屬中有些種可引起哺乳動物和人類的蟲黴菌病,蛙糞黴屬的裂孢蛙糞黴可引起人類皮膚病——藻狀菌病等。 [1] 

蟲黴目寄生環境

本目真菌大多寄生在昆蟲或其他動物上,一小部分可以寄生在植物上,或者腐生中。 [1] 

蟲黴目所屬種類

依據G.M.沃特豪斯(1973)等人的系統,本目僅有蟲黴科1科,下分6屬,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蟲黴屬、蛙糞黴屬和耳黴屬。
在Humber(1989)系統中,蟲黴目分為6科,分別是哇糞黴科、新月黴科、頂裂黴科、蕨黴科、新接黴科和蟲黴科。
關於蟲黴目的分科,還有一些不同的主張。例如,G.烏布里日和J.沃勒斯(1966)將新月黴屬另成立新月黴科;J.A.阿爾克斯(1970),J.韋伯斯特(1970),D.L.霍克斯沃思等人(1983)將捕蟲黴科歸入蟲黴目;R.K.本傑明(1979),C.J.亞歷克索普洛斯(1985)等許多人則認為應該保持蟲黴科和蛙糞黴科兩個科。
本目中的少數種類可引起人和動物的疾病,如裂孢蛙糞黴可使人患皮膚病,耳黴屬的一些種可使哺乳動物患鼻蟲黴真菌病。 [1] 
參考資料
  • 1.    周德慶等  .微生物學詞典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