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蟣子草

鎖定
蟣子草(Leptochloa panicea (Retz.) Ohwi)是禾本科千金子屬植物。一年生草本。稈較細弱,高30-60釐米。 [3] 
本種草質柔軟,為優良牧草,分佈在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生長於田野、路旁和苗圃內,為秋熟旱作物地主要雜草,在土壤疏鬆、肥沃、濕度中等的旱地發生嚴重,有時會成純種羣。
中文名
蟣子草
拉丁學名
Leptochloa panicea (Retz.) Ohwi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千金子屬
蟣子草

蟣子草簡介

得名與其形態有關。該草的穎果呈長卵球形或橢圓形長僅0.5至1毫米,非常細小,形狀類似蟣子,蟣子就是蝨子的卵,故名。
蟣子草的拉丁學名為“ leptochloa panacea”,來源於希臘語“ leptos(瘦弱的)”和“ chloe(草)”的合成詞,指其形態纖細。為優良牧草 [1] 

蟣子草形態特徵

蟣子草線稿圖 蟣子草線稿圖
一年生。稈較細弱,高30-60釐米。葉鞘疏生有疣基的柔毛;葉舌膜質,多撕裂,或頂端作不規則齒裂,長約2毫米;葉片質薄,扁平,長6-18釐米,寬3-6毫米,無毛或疏生疣毛。圓錐花序長10-30釐米,分枝細弱,微粗糙;小穗灰綠色或帶紫色,長1-2毫米,含2-4小花;穎膜質,具1脈,脊上粗糙,第一穎較狹窄,頂端漸尖,長約1毫米,第二穎較寬,長約1.4毫米;外稃具3脈,脈上被細短毛,第一外稃長約1毫米,頂端鈍;內稃稍短於外稃,脊上具纖毛;花葯長約0.2毫米。穎果圓球形,長約0.5毫米。花果期7-10月。 [3]  [5] 

蟣子草生長環境

蟣子草
蟣子草(5張)
多生長於田野、路旁和苗圃內,為秋熟旱作物地主要雜草,部分園圃和旱作物受害較重。在土壤疏鬆、肥沃、濕度中等的旱地發生嚴重,有時會成純種羣 [2] 

蟣子草分佈範圍

各種生長時期的蟣子草
各種生長時期的蟣子草(5張)
國內分佈:產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等省區;多生於田野路邊和園圃內。分佈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以及陝西、河南等地區。
國外分佈:分佈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模式標本採自印度。

蟣子草主要價值

本種草質柔軟,為優良牧草。 [3] 
參考資料
  • 1.    郝銘鑑,孫歡主編,中華探名典,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4.07,第164頁
  • 2.    《中國農田雜草原色圖譜》編委會編,中國農田雜草原色圖譜,農業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401頁
  • 3.    蟣子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1-26]
  • 4.    蟣子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5.    蟣子草|Leptochloa panice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