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螽斯

鎖定
螽斯屬於直翅目螽斯亞目螽斯總科,全世界約有10000種,中國已知約有1000種。 [5]  螽斯的身體體型多半瘦扁高聳,體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從頭部伸出一對比身體還長的絲狀觸角,並擁有修長、善於跳躍的後腳。 [6]  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雄體在左前翅的軛區有圓形的發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聽器位於前足腔節基部外側。 [7] 
螽斯的分佈範圍廣泛,熱帶、亞熱帶都有分佈。在荒野草地草叢中很常見。 [7]  食量很大,它既吃植物也吃動物。 [8]  在夜間,身邊趨光的蛾類便成了螽斯最方便捕食的對象,甚至有的大螽斯還會捕食小螽斯。只有雄性螽斯才會鳴叫,目的是為了宣示領地或者求偶。 [6] 
螽斯在中國北方被稱為蟈蟈,長得像蝗蟲,但其實不是蝗蟲。在商周時期,人們把蟈蟈和蝗蟲統稱為“螽斯”。螽斯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農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在文學作品中也有廣泛的出現,《詩經》中就有一篇《螽斯》。 [9] 
中文名
螽斯
別    名
螽斯兒
紡花娘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直翅目
螽斯科
分佈區域
世界上大部分地區

螽斯外形特徵

觸角
螽斯 螽斯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蟲,別稱、螽斯兒,看稍仔細便可以發覺,它們的身甲遠不比蝗蟲那樣堅硬,更重要的是,它們有着細如絲,長過其自身的觸角。而蝗蟲類的觸角又粗又短。
腿部
雄蟲的翅脈近於網狀,其觸鬚細長如絲狀,黃褐色,可長達80毫米,後腿長而大,健壯有力,其彈力很強,可將身體彈起,向遠處跳躍。
聽器
能夠發出聲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啞巴”,但雌性有聽器,可以聽到雄蟲的呼喚。雄性左前翅Cu2脈粗大,鼓起,腹面特化為發聲銼;右前翅基部特化為鏡膜。雄性第10腹節背板特化為各種形狀,或非特化。 [1] 
鳴器
螽斯 螽斯
雄蟲的翅脈近於網狀,有2片透明的發聲器,螽斯發出的各種美妙的聲音,是靠一對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們的“樂器”長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區具一略呈圓形的發音銼,銼周緣圍以較強而彎曲的翅脈,中間橫貫一條加粗的翅脈作為音銼,音銼上有許多小齒;右覆翅上具邊緣硬化的刮器,音銼與刮器相互摩擦,即可產生聲音來,由於不同種類音銼的大小、齒數、齒間距都不相同,因而發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動速度也影響鳴聲的節奏和高低。品種不同,發聲的頻率也不一樣。頻率通常在870赫~9 000赫之間。整個夏天它摩擦前翅5 000萬~6 000萬次。
螽斯 螽斯

螽斯分佈範圍

螽斯 螽斯
全世界紀錄螽斯科20亞科1227屬7096種;中國共記錄螽斯科11亞科143屬612種。 [2] 
主要棲息於叢林、草間,亦有少數種類棲息於穴內、樹洞及石下等環境中。多棲息於草叢、矮樹、灌木叢中。

螽斯種類區分

螽斯 螽斯
中國是螽斯科種類紀錄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共記錄螽斯科11亞科143屬612種以上。 [3] 

螽斯生活習性

食性
螽斯 螽斯
成蟲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雜食種類,植食性種類多對農林牧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禾本科以及蕨類植物在草叢植被中所佔比例最大,分佈於山坡以及河谷盆地的主要是灌叢草坡和灌叢林;分佈在石灰岩山地的是藤本灌叢 [1]  ;肉食性種類除在柞蠶區內可對養蠶業造成一定的危害外,而在其他地區則可作為害蟲的天敵加以利用。
鳴叫
螽斯善於跳躍不易捕捉。有時捉住了它的一條腿,它會毫不猶豫地“丟足保身”,斷腿逃竄。雄蟲脱皮後3~10天開始鳴叫。螽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善於鳴叫,是昆蟲“音樂家”中的佼佼者。其鳴聲各異,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宛轉,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風驟雨,聲調或高或低,聲音或清或啞,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雄蟲通過發出自己獨特的鳴聲(聲音通訊),藉以尋找配偶,吸引同種雌蟲前來交配,進行生殖活動。以此為目的鳴叫是一種多音節或單音節構成的唧唧聲,稱作“婚戀曲”,雄蟲往往能連續唱很長時間,並常會有幾頭雄蟲同時高歌,雌蟲聞訊趕來,一般選中歌聲洪亮者作為自己的“戀人”。聲音除了用來吸引異性外,還能起到自衞和報警的作用,當兩隻雄蟲相遇時,便高唱“戰歌”,面對面擺好架式,搖動着觸角,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雙方只有後撤才會相安無事。如果周圍出現異常或危險,螽斯便發出“警報”,警告其他螽斯。
螽斯的叫聲具有金屬的感覺,比蟋蟀的更響亮、尖鋭而更加刺耳。有的可以傳一兩百米遠,螽斯的個頭與鳴聲也不盡相同,體型亦有差異。棲息於樹上的種類常為綠色,無翅的地棲種類通常色暗。

螽斯繁殖狀況

螽斯 螽斯
螽斯科為漸變態昆蟲,一生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 [3]  。卵多產於植物組織中,或成列產於葉邊緣或莖幹上,一般不產在土中,多數種類以卵越冬。若蟲需蜕皮5~6次才能變為成蟲。
1年繁殖1代,以卵在土中過冬,成蟲或若蟲嬉戲棲息於穀物田間或灌木叢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莖與嫩果實。雖是害蟲,但人們喜飼養,供作玩物聽其鳴叫。

螽斯病害天敵

螽斯病害

  1. 暴飲暴食。
  2. 脱肛[俗稱“掉別頭”。
  3. 生翎[寄生蟎]。
  4. 白僵病。
  5. 積食。
  6. 結糞。温濕度會引起病害。

螽斯天敵

螽斯 螽斯
鳥類蟎類、鼠類、蜘蛛、小昆蟲(如螞蟻螳螂等)

螽斯史料記載

中國是螽斯科種類紀錄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4] 
藝術家筆下螽斯 藝術家筆下螽斯
揚雄、許慎皆雲:斯螽,舂黍也。《豳風.七月》(今陝西省彬縣):斯螽動股。
《草木疏》雲:斯螽,幽州謂之舂箕,蝗類也,長而青,長股,股鳴者也。
斯螽,又名蜤螽,又名螽斯,又名蚣蝑(音松胥,《爾雅.釋蟲》作蜙蝑)。
《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
毛亨傳》雲:螽斯,蚣蝑也。詵詵(音伸),眾多也。
鄭玄箋》雲:凡物有陰陽情慾者,無不妬忌,維蚣蝑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眾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則宜然。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閨門之內,歌樛木而詠螽斯,和氣蒸蒸也!”

螽斯藝術作品

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是畫草蟲的高手,他畫的螽斯形神俱佳,活靈活現。特別是配上大寫意的瓜果、花草之後,螽斯就更加顯得細膩、出神入化,令人賞心悦目。

螽斯歷史文化

商周時期人們把蟈蟈和蝗蟲統稱為 "螽斯 ",宋朝人將蟈蟈與紡織娘混為一談,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稱呼, "聒聒 "和 "蟈蟈 "都是以聲名之,實際上 "聒聒 "和 "蟈蟈 "是一個等同的名稱 [1]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大禹就開了崇拜蟈蟈的先河 .古文中禹就是"蟲"。《玉篇(虫部)》中講,"禹蟲也"。《爾雅(釋蟲)》曰:"國貉,蠁蟲"。郝懿行義疏:"蠁蟲即蟲蠁,蠁猶響也,言之聲響也"。《爾雅》説得明白,禹蟲叫"國貉",又帶響聲,必今之蟈蟈。大禹是以禹蟲——蟈蟈來命名的。於是禹蟲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圖騰。所以後世就以禹蟲的習性來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記載有所謂"禹跳",揚雄《法言》説:"巫步多禹",都是説後人祭祀禹時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蟈蟈那樣的跳步。三千年前《詩經》中相傳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蟲》,《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蟈蟈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 節奏歡快,展現了一個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整篇文字都在頌揚蟈蟈的種族興旺。是生產力低下時對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慶民歌。由此而產生的成語 " 螽斯衍慶 " 便成了喜賀子孫滿堂 的吉祥語。
中國人歷來視蟈蟈為寵物,宋代人開始畜養蟈蟈,明代從宮廷到民間養蟈蟈已經較為普遍。明太監若愚在《宮中記》中説到皇宮內有兩道門以蟈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嬰" ,這當然是延續了遠古時代對蟈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蟈蟈熱。
從康熙,乾隆直到宣統,許多皇帝都喜歡蟈蟈,乾隆遊西山,聽到滿山蟈鳴,即興賦詩,曰:" ......雅似長安銅雀噪,一般農候報西風......" 末代皇帝宣統與蟈蟈的情緣更是帶有濃重的神奇色彩。電影《末代皇帝》中有這樣的情節 :1908 年,年僅三歲的宣統在舉行登極大典,宣統在" 皇上萬歲萬萬歲"的高呼聲中茫然不知所措,直直的在人羣中跑來跑去,當宣統發現了大臣陳寶琛身上的蟈蟈才露出天真的笑容。宣統把蟈蟈藏在金鑾寶殿的座位上面。五十九年後的1967 年,當年的宣統身穿中山服,以平民的身份又出現在太和殿,為了證明自己曾是太和殿的主人,在紅衞兵面前從寶座上掏出他藏的那隻佈滿灰塵的,精緻古樸的蟈蟈籠子。五十九年了,蟈蟈依然健在。而且,這隻老蟈蟈爬出來,伸了伸腰,動了動翅膀,又發出清脆的鳴叫聲。雖然這神來之筆只是作家精心描述的藝術真實,但由此可見清廷蟈蟈熱的生活真實。這是中國獨有的源遠流長的蟈蟈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至今仍在延續。每當夏季來臨,農民們把成千上萬只蟈蟈運到城市,在一片悦耳的鳴叫聲中出售。夏蟈蟈是野生的,一隻幾元錢而已。冬蟈蟈是人工孵化的,幾十元一隻。品像極好的身價也很昂貴。05 年冬蟈蟈的極品單價已突破千元。

螽斯民間傳説

螽斯偽裝能力強,白天很難發現,晚上受燈光引誘飛到居民家才會被發現,所以,在南方客家地區,一般將螽斯認為是蚱蜢,名“鬼蜢”,客家人認為“鬼蜢”是已故親友的魂魄,所以當晚上有“鬼蜢”飛進家裏,人們都會將其抓住並喂其米飯然後放出野外。
參考資料
  • 1.    白錦榮. 廣西螽斯科區系研究[D].河北大學,2014.
  • 2.    Eades, D. C., Otte, D., Cigliano, M. M., Braun, H. 2014. Orthoptera species file. Version 5.0/5.0. [14 March 2013]
  • 3.    劉憲偉 , 金杏否 . 1993. 中國螽斯名錄 . 昆蟲學研究集刊 , 11: 99–118.
  • 4.    Jin, X.-B. & Xia, K,-L. 1994. An index-catalogue of Chinese Tettiginiodea (Orthopteroidea: Grylloptera). 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 3: 15–41.
  • 5.    張永仁著;黃崑謀,徐偉斌,高鵬翔,鄭雅玲,江彬如繪,自然野趣大觀察 昆蟲 超值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7,第84頁
  • 6.    張永仁著;黃崑謀,徐偉斌,高鵬翔,鄭雅玲,江彬如繪,自然野趣大觀察 昆蟲 超值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7,第85頁
  • 7.    黃璐琦,詹亞華,張代貴主編,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 第6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2949頁
  • 8.    法布爾著,昆蟲記,花城出版社,2017.08,第20頁
  • 9.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編著,我的趣味漢字世界 3,接力出版社,2015.06,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