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螭,漢語二級字 [4]  ,讀作螭(chī),⒈中國古代傳説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築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螭頭。⒉ 古同“魑”,魑魅。 [1]  [3] 
中文名
拼    音
chī(同“魑” )
部    首
鄭    碼
ISLZ
別    名
螭首
神話體系
中國古代傳説
父    母
用    處
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
分    類
神獸
U
87AD
GBK
F3A4
筆畫數
16
注    音

詳細釋義

(1) (形聲。從蟲,離聲。本義:傳説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 同本義。中國古代傳統建築或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
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凰。——《荀子
項上帶着赤金盤螭瓔珞圈。——《紅樓夢
(2) 又如:螭頭(古代鐘鼎禮器、碑額、殿柱、殿階及印章等上所刻的螭形花飾);螭龍(傳説中無角的龍);螭蟠(如螭龍盤據);螭虎(龍與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3] 
(3)龍的九子之一,叫螭首。 [5] 

古籍釋義

【申集中】【蟲字部】螭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1
唐韻》醜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𠀤音摛。《説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注》文穎曰:螭為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
螭頭。《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
又螭紐。《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又馬名。《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
又《唐韻古音》醜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葉上波字韻,又注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正韻》亦作彲。《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 《韻會》亦作離。《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
又與魑通。《左傳·昭九年》以御螭魅。《注》山神,獸形。
又通摛。《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2] 
説文解字
螭【卷十三】【虫部】
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雲無角曰螭。醜知切
説文解字注
(螭)若龍而黃。南都賦曰。憚夔龍怖蛟螭。李注引説文蛟螭若龍而黃。按李注蛟字誤衍。左思蜀都賦。或藏蛟螭。劉注云。蛟螭、水神也。一曰雌龍。一曰龍子。似亦謂蛟螭為一物。然上林賦蛟龍赤螭。文穎曰。龍子為螭。張揖曰。赤螭、雌。龍也。皆劉説所本。張、左之賦皆不謂蛟螭一物也。許謂離為山神。螭為若龍而黃。與諸家説異。司馬相如曰赤螭。楊雄解嘲曰。翠虯絳螭之將登乎天。不謂其色黃矣。北方謂之地螻。呂氏春秋曰。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螻大螾。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地螻之説、其本此與。非螻蛄也。從蟲。離聲。醜知切。古音在十七部。或雲無角曰螭。六字疑後人所增。非許書本有。葢旣改虯下為有角、則注此為無角。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