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

鎖定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是宋代詞人李之儀所作的一首詞。該詞情感豐富,表達了作者滿懷雄心壯志而無法實現的愁苦之情。
作品名稱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姑溪居士文集》
文學體裁
作    者
李之儀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作品原文

天淡雲閒晴晝永。庭户深沉,滿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夢醒,夢迴猶是前時景。
取次杯盤催酩酊①。醉帽頻倚②,又被風吹正。踏月歸來人已靜,恍疑身在蓬萊③頂。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註釋譯文

①酩酊:指醉得迷迷糊糊的
②倚:傾斜
③蓬萊:古代漢族神話傳説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作品賞析

詞至南宋始多運典,有“掉書袋”之習。而北宋詞壇,一般仍以白描精繪、直抒胸臆為主,與唐五代詞相去不甚遠。李之儀的詞大致亦多如此。
此詞上闋主要寫作者白晝酣睡和初醒之狀。前三句都寫作者晝眠初醒時所見之景。“天淡雲閒”,括寫此日好天氣,而“晴晝永”三字,表面似寫晝長,實際上卻暗寫作者晝眠時間之長。“庭户深沉”,既交代了作者的晝眠地點,又説明作者是閉門獨眠。而“滿地梧桐影”,則點綴了庭內的幽靜氣氛。“骨冷魂清”四字,固然可能是晝夢所致,但從全詞的縱酒豪放的落拓不羈來看,作者很可能就是躺在梧桐樹下的陰影中晝眠的。“夢醒”、“夢迴”,説明作者是睡了又睡、一夢連一夢。而所夢者,則皆是生平所感之人事。
於是,作者因夢而感慨,索性爬將起來,到外面去喝酒排遣了。下闋即由酣睡而轉到了對自己醉酒情景的描寫。此處的“催”字用得好,表明作者是催促自己趕快醉去,這與杜牧的詩句“但將酩酊酬佳節”同妙。而“醉帽頻倚,又被風吹正”之句,雖純從杜甫的詩句“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傍人為正冠”中化出,但卻活畫出作者從酒肆出來,巾帽歪戴,一個人在風中醉步踉蹌、搖搖擺擺的醉酒情景。“踏月”二字,則説明作者歸來已經天黑,暗透出其飲酒時間之長,與上闋之“晴晝”恰成反筆。“人已靜”,則已夜深矣。而作者卻仍然恍恍忽忽,懷疑自己是否身在“蓬萊頂”上。這不僅説明此時作者酒意尚未全醒,又反映了詞人豁達開朗、怡然自樂的情懷,與“醉帽頻倚”數句,都可説是“酩酊”二字的具體寫照。
總之,此詞上闋寫白晝獨眠,下闋寫夜半醉歸,表現了作者對酒當歌、行樂及時的人生態度和寬敞胸懷。而其對人生的感嘆之意,則均在酣睡與醉酒之後深藏着,讓人們自己去領會。這可以説是此詞的基本構思。

蝶戀花·天淡雲閒晴晝永作者簡介

李之儀1038年一1117年,字端叔,號姑溪居士,滄州地棣(今屬山東)人。宋神宗朝進士,曾從蘇軾於定州幕府。後遷樞密院編修官。宋徽宗初年以文章獲罪,編管太平州。官終朝議大夫。詞以小令見長,有《姑溪詞》。 [1] 
參考資料
  • 1.    谷玉婷編著.宋詞三百首詳註: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4: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