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蝴蝶龍

鎖定
蝴蝶龍(hudiesaurus)屬名從中國“蝴蝶”拼音而來,分佈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生活於侏羅紀晚期,屬於蜥臀目。其成年個體體長超過30米,高7米,體重約30噸。是一種體型較大的蜥腳類恐龍,生存在晚侏羅世的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
拉丁學名
hudiesaurus
別    名
chinese[oth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蜥臀目
亞    目
蜥腳型亞目
馬門溪龍科
蝴蝶龍
中日蝴蝶龍
分佈區域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
中文學名
蝴蝶龍
生存年代
侏羅紀晚期
食    性
草食
發現時期
1997
發現者
dong

蝴蝶龍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chinese)→ 蝴蝶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hudie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hu-de--saw-rus
含義( meaning)→ 屬名從中國“蝴蝶”拼音而來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腳類
eusauropoda 真蜥腳類
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馬門溪龍
屬( genus)→ hudiesaurus 蝴蝶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h. sinojapanorum 中日蝴蝶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侏羅紀晚期
分佈( found in)→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
發現地層( stratum)→ .上侏羅統咯拉扎組.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體長( length)→ 29-30米
推測體重( mass)→ 30噸
發現者( discoverer)→ dong, 1997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dong, 1997

蝴蝶龍簡介

古生物學家在命名恐龍的時候,經常會因為恐龍的外形與今天的某些動物相似,而在其學名中使用這些動物的名字,比如著名的似鴕龍、似鳥龍等。不過有的恐龍名字中出現的動物名字卻與它們本來的樣子相差非常大,比如蝴蝶龍 [1] 

蝴蝶龍形態特徵

蝴蝶龍是一種體形巨大的蜥腳類恐龍,體長約30米,高6米,體重約30噸。蝴蝶龍是目前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的恐龍之一,不過相比後期的泰坦龍類,它們的體重還是較輕的。
蝴蝶龍的腦袋很小,其鼻孔長在靠近頭頂的位置上,它們的眼睛距離這對鼻孔並不遠。在蝴蝶龍的鼻孔和眼睛下方是長有細長牙齒的嘴巴,蝴蝶龍的嘴巴並不大,其中的牙齒如同樹葉一樣細長。
蝴蝶龍的脖子特別長,差不多有15米,相當於身體總長度的一半,這樣的比例與著名的馬門溪龍相似。蝴蝶龍長長的脖子是向上抬起的,這樣它們的腦袋就可以夠到樹冠的高度了。在長長的脖子後面,是蝴蝶龍強壯的身體和有力的四肢。從身體和四肢結構看,蝴蝶龍顯然不會走得很快,它們雖然行動緩慢,但是運動起來還是很穩健的 [2] 

蝴蝶龍物種學史

吐魯番盆地是一個小而窄的山間盆地,位於天山山脈東南(北緯42.45 - 43.12度;東經89.05 - 91.36度),溢出的水流入並蒸發,往北邊,天山山脈隆起,形成博格達山(海拔5,445公尺);在盆地中央是艾丁湖湖泊,低於海平面156公尺,彙集了所有的水;吐魯番盆地的中脊,有優越的中生代和曉新世沉積物露頭;這些非海相沉積含有紅色、灰色、淡黃色泥砂岩、粉砂岩,和純砂岩,出土了很多無脊椎動物和脊椎遺骸(趙1980,董1992)。屬名從中國“蝴蝶”拼音而來,指在背椎前端神經脊的像翅膀凸出,這個特定的種名,sinojapanorum是給兩國探索的成員,也給採集樣本的地區,在中文和日文,“中日”意思為字的中央,在此為四塊背椎。但也有人認為蝴蝶龍是馬門溪龍。 [3] 

蝴蝶龍分佈範圍

在1993年夏天,中日恐龍探索(絲路恐龍探索)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他們主要在晚侏羅紀沉積工作,採集了一隻大型蜥腳類恐龍,被描述為一種新分類單元,中日蝴蝶龍;本探索在晚白堊紀蘇巴什組也發現了一隻蜥腳類恐龍的大爪子。
參考資料
  • 1.    楊建峯主編,恐龍世界,汕頭大學出版社,2014.10,第162頁
  • 2.    楊建峯主編,恐龍世界,汕頭大學出版社,2014.10,第163頁
  • 3.    蝴蝶龍  .中華恐龍網[引用日期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