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蜿蜒河

鎖定
蜿蜒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綏濱縣境內。
中文名
蜿蜒河
所屬水系
松花江左岸支流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東北部
發源地
綏濱縣西部沼澤地
河    長
92.4 km
流域面積
1230 km²
河    口
二九〇農場場區東北部

蜿蜒河幹流概況

蜿蜒河 蜿蜒河
河流發源於綏濱縣西部沼澤地,由西向東橫貫全縣,在二九〇農場場區東北部注入松花江。由於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長92.4公里,河寬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積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流域地勢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暢,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澇災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進行大規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開挖河道,下游進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護農田116萬畝。 [1] 
蜿蜒河發源於綏濱農場、北山鄉大片沼澤地帶。原為一條東西橫貫縣中部的時令河,1975年被開鑿成一條人工河,全長為92.4公里。河寬50—150米,水深1—1.5米,水面面積12899畝,流域控制面積為1230平方公里,流經綏濱農場、北山鄉、北崗鄉、連生鄉、綏東鎮、東方鄉、二九○農場,於二九○農場五分場注入松花江。 [2] 

蜿蜒河治理開發

1948年10月,縣委書記張志超、縣長宋通金,率領羣眾5000人,西起綏濱農場東至東勝屯,在蜿蜒河南岸挖通一條筆直的排水大壕,底寬3米,深為0.6—2米,於11月中旬全部竣工,泄水能量0.5—1.0秒方。投工21.3萬個,完成土方32萬立方米,並修建木橋9座。
1958年,富錦縣人委提出“三年實現水利化”的戰鬥口號,同時提出“防洪治澇並舉”的水利工作方針。水利化的要求:(一)江水氾濫不成災;(二)一次降雨200毫米不淹地;(三)田苗生長期百日無雨保豐收;(四)灌溉面積達到耕地的70%;(五)水不下山,土不離坡;(六)實現十化(山區塘庫化、丘坡井泉化、草原河網化、窪地田間溝洫化、河邊防柳化、工程系統化、提水機械化、水力電氣化、水產生產多樣化、溝塘渠岸邊綠化)。同年1月3日,連生鄉組織民工800人,頂風雪挖凍方,一直挖到春播前,歷經90天,投工7.20萬個,完成土方4萬立方米,挖成一條底寬2米,深0.5—2米,長8公里的風鳴壕,泄水能力0.5/秒方,並建永久性橋涵1座。同期,綏東鄉抽調民工800人,沿着大興至大林蜿蜒河底清淤、除隔、挖深,底寬8米,長2公里,投工3萬個,完成土方3萬立方米。
1959年6月,綏東公社組織社員400人,對東勝排幹(致富壕)進行清淤、挖深。長達2.45公里,歷經6天。投工2400個,完成土方2774立方米。1962年春,忠仁公社組織664人,整修聯合排幹15.5公里,從5月20日開工,至7月10日竣工,投工3.32萬個,馬車工51個,完成土方4.56萬立方米。同年8月,對永發排幹進行選線整修,全長20公里(西起黎明屯東,沿低窪水線,穿過綏蘿公路,從大興屯後直奔蜿蜒河),底寬5米,深0.5米—1.5米。出動950人,從10月1日開工至11月完工,投工5.7萬個,完成土方13萬立方米,排水能力2/秒方。
1966年縣人委根據多年來防洪治澇的實際情況,提出“以治澇為重點。實行防洪治澇兼施”的方針。為了加強對治澇工程的領導,2月20日,成立了以縣長崔保德為總指揮的“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要求抓住春耕前,種完地,掛鋤期,麥收後,上凍前的有利時機。組織佔縣勞動力總數的40—50%的人力(約3000—5000人),參加治澇工程建設;並且,本着專羣並舉的精神,動員社隊自行組織人力,搞些力所能及的小型治澇工程。在1966年—1973年的8年時間,修築排幹,6條,復修一條,社隊自行組織人力挖出小型溝渠50條,總長15公里,總投工96.8萬元,總土方193.6萬立方米,耗用投資40.63萬元。其中,有綏東排幹14公里,土方22.4萬立方米。鳳鳴溝上游永生排幹長19公里,土方30.4立方米。延長鳳山排幹8公里,土方8.5萬立方米,連通蜿蜒河河道25公里,土方30萬立方米,同綏濱農場合修老龍坑排幹長22公里,土方30.5萬立方米,延長聯合排幹2公里,土方1.5萬立方米,擴寬挖深東勝排幹長13公里,土方12.3萬立方米。
蜿蜒河澇區是國家對三江平原治理的重點澇區,亦是綏濱縣境內8個澇區中最大的一個澇區。流經縣6個鄉80個自然村和綏濱、二九○兩個農場56個連隊。流域面積184.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37%;縣面積86萬畝,佔縣面積的31%。主河道92.4公里,縣分擔治理34.55公里,西起永祥橋東止二九○農場一營。這個澇區既是縣內的產糧區,又是典型的易澇區。1960年江北地區澇地面積45.93萬畝,此澇區淹地面積即達30.33萬畝,佔縣受澇面積的66%。
蜿蜒河的河身彎曲,寬而淺,並沒有明顯河牀,由牛軛泡、蓮花泡和王慧泡斷續相連而組成。縣委、縣政府為了排除積水減少內澇,曾在1948年、1958年和1962年的3年中,於此河南北兩岸挖通總長68公里排水壕,但均因地勢平、坡降緩、斷面小而無明顯效益。1955—1966年,合江專署水利局和農墾總局設計院,曾先後兩次對此河進行勘測規劃,終因勞力缺乏,資金有限,而不了了之。1973年,在省委提出的要把黑龍江建成商品糧基地的精神鼓舞下,縣和綏濱、二九○兩個農場三方才同下決心開始治蜿,並於11月16日達成分段包乾治理的協議。隨後由一縣二場和三個水利科的領導組成治蜿委員會,統一領導。施工期限暫定5年(1974—1978年)。
1974年,省水利局批覆綏濱治澇工程總投資364萬元,其中土方投資275.41萬元,建築物投資88.59萬元。縣委、縣政府組成了以王太為首的治蜿工程指揮部,進行上下發動,實行專、羣、機相結合,集中兵力、集中時間打一場治蜿總體戰。縣指揮部組織了3支力量參加施工。1、專業隊伍抽調佔全縣20%的勞動力,組成擁有1300人的治蜿專業隊伍。除春節期間放1個月假外,堅持常年施工,3年完成主河道12公里,土方95萬立方米,佔工程總土方的22.2%;2、羣眾性突擊隊伍利用掛鋤期和收秋後的有利時機,抽調全縣職工和剩餘全部勞動力,共達萬人,進行主河道開挖和乾渠的配套工程。3年完成主河道12公里,乾渠道19條,完成總土方192萬立方米,佔工程總土方的44.8%;3、機械化隊伍縣水利科組建了1個擁有13台推土機的機械化施工隊,從每年4月5日進入工地,一直幹到11月,此外,還動員各社隊32台拖拉機,裝上推土鏟參加治蜿大會戰,使推土機達到45台。3年完成主河道工程13公里,土方141萬立方米,佔工程總土方的33%。
按計劃提前了2年,超額完成主河道37公里(超額2.5公里),施工任務,總計投工330萬個。完成土方303萬立方米。完成千渠道19條,86.8公里,總計土方428萬立方米。國家總投資322.5萬元。
1978年又組織北山、北崗兩個公社利用掛鋤期。出動民工配套25幹、11支和32幹3條幹支渠。全長12.4公里,完成土方12.5萬立方米。1981年又組織人力配套20幹、30乾和36幹3條幹渠,全長8.9公里,完成土方13.2萬立方米。
1983—1985年的3年中,國家又投資235.3萬元,配套乾渠9條全長51公里,完成土方76.70萬立方米,配套支渠52條,全長50公里,完成土方40.70萬立方米,同時還完成主河道清淤土方24.5萬立方米。
自1974年治理蜿蜒河開始到1985年止,已經歷了整整的12個年頭。目前,澇區治理工程的主河道34.55公里已全部修完,流水暢通無阻。入總乾的34條幹渠也已全部竣工。總長134.1公里。已完成總土方606萬立方米,國家投資660.3萬元。為加速泄水速度。在蜿蜒河下游建築一座強排站,秒流量14公方。區內有土地面積80萬畝,(已地46萬畝),易澇面積48萬畝,已除澇面積29.4萬畝,佔易澇面積的61.2%。 [3] 

蜿蜒河地理環境

發源於綏濱縣西部沼澤地,由西向東橫貫全縣,在二九○農場場區東北部注入松花江。由於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長92.4公里,河寬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積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流域地勢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暢,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澇災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進行大規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開挖河道,下游進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護農田116萬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