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蜱蟎目

鎖定
蜱蟎目是蛛形綱(Arachnoidea)的一類小型節肢動物,外形有圓形,卵圓形或長形等,可分為寄蟎亞目(Parasiformes)和真蟎亞目(Acariformes)。小的蟲體長僅0.1mm左右,大者可達1cm以上。蟲體基本結構可分為顎體(gnathosoma),又稱假頭(capitulum)與軀體(idiosoma)兩部分。
中文名
蜱蟎目
拉丁學名
Arachnoide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螯肢亞門
蛛形綱
亞    綱
廣腹亞綱
蜱蟎目
亞    目
寄蟎亞目、真蟎亞目

蜱蟎目物種學史

蟬蟎目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Arachnina)。蜱類在自然界分佈很廣,約有一萬餘種,但其中大多數是蟎類。蟎類對人類關係甚為密切,它們有的為害植物(包括莊稼),引起葉子變色終至脱落,如棉紅蜘蛛,有的為害植物柔嫩組織,形成疣狀突起,如柑桔疣壁蝨,有的在倉庫為害糧食,引起糧食變質,有的則寄生或捕食其他動物,甚至直接危害人類健康或間接傳播人類的疾病。如疥蟎、粉蟎、恙蟎等。但是有些蟎類對人類則有益處,如有的捕食性蟎類能捕食一些農作物上有害的蟎類和昆蟲,成為這些害蟲的天敵,有保護農作物的作用。
蟎類多系兩性卵生繁殖,發育階段雌性和雄性有別:雌蟲經過卵、幼蟲、第一若蟲、第二若蟲及成蟲期雄蟲則沒有第二若蟲期。幼蟲期有足3對,若蟲期有足4對。有些種類進行孤雌生殖。蟎類繁殖速度快,一年最少2-3代,最多20-30代 [1] 

蜱蟎目簡介

蟎類隸屬蛛形綱( Arachnida)的蜱蟎目( Acarina)s其中的有些種類寄生於其他動物體上,營寄生性生活,甚至還能傳播疾病。多數蟎類植食性,對農林作物造成嚴重的為害;還有些種類專門捕食其他害蟎,是農林害蟎的天敵。由此可見,蟎類農林業關係十分密切 [2] 
蜱蟎目(Acarina)
1.顎體(gnathosoma):位於軀體前端或前部腹面,由口下板螯肢須肢顎基組成。
蜱蟎目
蜱蟎目(5張)
2.軀體:呈袋狀,表皮有的較柔軟,有的形成不同程式骨化的背板。此外在表皮上還有各種條紋、剛毛等。有些種類有眼,多數位於軀體的背面。腹面有足4對,通常分為 6 節(包括基節、轉節股節、膝節、脛節跗節),跗節末端有爪和爪間突。氣門或有或無,位於第4對足基節的前或後外側,生殖孔位於軀體前半部,肛門位於軀體後半部。

蜱蟎目生活史

蜱蟎目動物
蜱蟎目動物(2張)
蜱蟎類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蟲、若蟲和成蟲等期。幼蟲有足3對,若蟲與成蟲則有4對。若蟲與成蟲形態很相似,但生殖器官未成熟。在生活史發育過程中有1~3個或更多若蟲期。成熟雌蟲可產卵、產幼蟲,有的可產若蟲,有些種類可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蜱蟎目與醫學有關的種類

在蜱蟎類綱中,與醫學有關的有寄蟎目中的革蟎,真目中的恙蟎疥蟎蠕形蟎塵蟎等。

蜱蟎目蜱蟎目特徵

蜱蟎類與昆蟲的主要區別在於:體不分頭、胸、腹三段;無翅;無複眼,或只有1~2對單眼;有足4對(少數有足2對或3對);變態經過卵——幼蟎——若蟎——成蟎。與蛛形綱其它動物的區別在於:體軀通常不分節,腹部寬闊地與頭胸相連接。
形態特徵
體通常為圓形或卵圓形,一般由四個體段構成:顎體段、前肢體段、後肢體段、末體段。顎體段即頭部,生有口器,口器由1對螯肢和1對足須組成。口器分為刺吸式或咀嚼式兩類。刺吸式口器的螯肢端部特化為針狀,稱口針,基部癒合成片狀,稱顎刺器,頭部背面向前延伸形成口上板,與口下板癒合成一個管子,包圍口針。咀嚼式的螯肢端節連接在基節的側面,可以活動,整個螯肢呈鉗狀,可以咀嚼食物。前肢體段着生前面兩對足,後肢體段着生後面兩對足,合稱肢體段。足由6節組成:基節、轉節、腿節、膝節、脛節、跗節。末體段即腹部,肛門和生殖孔一般開口於末體段腹面。
生物學特性
多兩性卵生。發育階段雌雄有別。雌性經過卵、幼蟎、第一若蟎、第二若蟎到成蟎;雄性則無第二若蟎期。有些種類進行孤雌生殖。繁殖迅速,一年最少2~3代,最多20~30代。

蜱蟎目蜱蟎對人體的危害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寄生 疥蟎寄生於人體皮內引起疥瘡;蠕形蟎寄生於毛囊、皮脂腺引起蠕形蟎病
2.叮刺或毒螫 革蟎、恙蟎叮刺人時可致皮炎;蜱叮咬嚴重者可致蜱癱瘓。
3.吸血 蜱吸血量大,飽血後蟲體可脹大幾十倍甚至100多倍。
4.過敏性疾病 塵蟎能致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類、過敏性皮膚
5.傳播疾病
(1)病毒病:硬蜱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革蟎及恙蟎可傳播流行性出血熱
(2)立克次體病:恙蟎傳播恙蟲病,硬蜱傳播北亞蜱媒斑疹傷寒,硬蜱和軟蜱傳播Q熱,革蟎傳播立克次體痘
(3)細菌病:硬蜱、軟蜱和革蟎傳播兔熱病。
(4)螺旋體病:硬蜱傳播萊姆病,軟蜱傳播蜱媒迴歸熱
蜱蟎目
蜱蟎目(5張)
蜱蟎傳播疾病的特點:(a)傳播人獸共患疾病。(b)病原體經卵傳播較普遍。(c)既是傳播媒介,也多是病原體的貯存宿主。(d)所傳疾病通常呈散發性流行。
參考資料
  • 1.    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熱帶植物保護系,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編,熱帶作物病蟲害防治 下篇,農業出版社,1980.08,第156頁
  • 2.    安瑞軍主編,植物保護學,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4,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