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蜥腳亞目

鎖定
蜥腳亞目是蜥臀目的一大亞目,與獸腳亞目不同的是,它們全都是植食性恐龍。這類恐龍中有的體長達到了40米,體重100噸,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陸地生物
中文名
蜥腳亞目
所屬目
蜥臀目
生物特點
植食性恐龍
類    型
亞目

目錄

蜥腳亞目基本信息

蜥腳亞目(Sauropoda)為四足行走的素食性巨型恐龍,牙齒呈小匙狀,頸及尾均長。可能生活在沼澤河湖周圍,並可在水中躲藏,以避敵害。著名的有樑龍(Diplodocus)和馬門溪龍(Mamenehisaurus)等,主要生活在侏羅紀至白堊紀
百度圖片提供

蜥腳亞目簡介

蜥腳亞目是一類長頸長尾、四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龍。於侏羅紀達到繁盛,且種類趨多。蜥腳亞目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其下包括蜥腳下目和原蜥腳下目蜥腳下目又包括樑龍超科(如樑龍)和大鼻龍類(如圓頂龍)等。這兩類還被合稱為新蜥腳類板龍等生存於三疊紀後期至侏羅紀的早期蜥腳類恐龍,屬於原蜥腳下目。它們不是雷龍、腕龍、樑龍等蜥腳下目恐龍的祖先,而是與它們平行進化的。
蜥腳亞目 蜥腳亞目

蜥腳亞目分類

根據牙齒構造,蜥腳亞目可分為兩個科羣:牙齒呈棒狀,前部尾椎為前凹型者稱為棒齒蜥龍科羣(Homalosauropodidae);牙齒呈勺狀,前部尾椎為雙平型者稱為勺狀蜥龍科羣 (Bothropodidae)。前者含5個科:馬門溪龍科(Mamenchisauridae)、雷龍科(Apatosauridae)、樑龍科(Diplodoridae)、巨龍科(Titanosauridae)、叉龍科 (Dicraeosauridae)。後者有四個科:盤足龍科(Euhelopodae)、妖龍科(Cetio-sauridae)、腕龍科(Brachiosauridae)、圓頂龍科(Ca-marasauridae)。

蜥腳亞目特點

侏羅紀時期,各種各樣龐大的植食性恐龍分佈在世界各處,它們為蜥腳亞目。龐大的軀幹、細長的脖子和小腦袋都是其顯著特徵 [1] 
一些蜥腳亞目的恐龍身長而矮。與雷龍親緣關係很近的樑龍,體長26米。其它種如體短的長頸巨龍。長頸巨龍直立時高達18米,是現在最長的長頸鹿的4倍。這種恐龍重達70多公噸,為了生存,每天得消耗大量食物。
在美國,尤其是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等州發現了這種恐龍的大量殘體。大多數這類巨大的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初期。在白堊紀晚期一些類型長期生存不死,主要是在南半球。南美,印度和澳大利亞有這種有趣的大恐龍 [2] 
參考資料
  • 1.    (法)岡布納克著,少年閲讀新視野 史前與瀕危動物,明天出版社,2011.04,第35頁
  • 2.    劉越幸等編譯,實用科學知識百科全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6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