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蜂蠆

鎖定
蜂蠆是漢語詞彙,拼音fēng chài ,釋義指比喻惡人或敵人;比喻惡人或敵人;比喻狠毒兇殘;指蜂尾的刺,亦比喻毒害或困難等不大。
中文名
蜂蠆
拼    音
fēng chài 
注    音
ㄈㄥ ㄔㄞˋ
解    釋
比喻惡人或敵人

目錄

蜂蠆解釋

亦作“蠭蠆”。
1.蜂和蠆。都是有毒刺的螫蟲。
2.比喻惡人或敵人。
3.比喻狠毒兇殘。
4.指蜂尾的刺。亦比喻毒害或困難等不大。 [1] 
  

蜂蠆出處

《國語·晉語九》:“蜹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
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其無謂邾小,蜂蠆有毒,而況國乎?”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侍御史謂之掐毒,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
清·唐甄《潛書·全學》:“士或遇蠭蠆而色變,觸棘刺而失聲。”
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三:“小小的譏刺可以慘於蜂蠆,小小的慰藉可以暖於春陽。”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摧壓鯨鯢,抵落蜂蠆。”
唐·杜甫《遣憤》詩:“蜂蠆終懷毒,雷霆可振威。”
唐·元稹《授李願檢校司空宣武軍節度使制》:“一戰而蜂蠆盡殲,不時而梟獍就戮。”
唐·王緯《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峯亭賦詩》:蜂蠆聚吳州,推賢奉聖憂。忠誠資上策,仁勇佐前籌。
《文館詞林》卷六六二引《太宗文皇帝伐遼手詔》:“弒逆其主,酷害其臣,竊據邊隅,肆其蜂蠆。”
宋·王讜《唐語林·豪爽》:“我國家朝堂,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顧耶!”
明·張景《飛丸記·故舊存身》:“梟獍狼豺,誤觸髭髯戟兩腮,蜜口生茶蕒,笑臉藏蜂蠆。”
清·鄭燮《焦山別峯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始皇虎狼其心,蠭蠆其性,燒經滅聖,欲剜天眼而濁人心,故身死宗亡國滅,而遺經復出。”
《好逑傳》第一回:“鐵公子道:‘蜂蠆小難,若不能為兄排解,則是古有豪傑,今無英雄矣,豈不令郭解冷齒?’”
孫中山《黨員要注重宣傳的奮鬥》:“好像守門的蜂,尾上藏有蜂蠆,知道它的職務,是保護全羣安全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