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蜂窩村

鎖定
蜂窩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 [2]  ,位於萊蕪區北45公里、雪野街道辦事處駐地約11公里處。東鄰上游村,西靠胡多羅村,南接學山村,北至大廠村。全村現有78户,216口人,耕地369畝。村中以王、房兩姓為主。
中文名
蜂窩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
地理位置
萊蕪區北45公里、雪野街道辦事處駐地約11公里處
電話區號
0634
人口數量
216 人
抗戰初期,蜂窩村屬萊蕪縣七區所轄;1941年,撤銷鄉(鎮),以區轄村,蜂窩村屬雪野區;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蜂窩村隸屬十二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蜂窩村隸屬雪野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蜂窩村屬上游鄉;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蜂窩村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蜂窩村隸屬大廠鄉;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蜂窩村隸屬上游鎮;2001年撤鄉並鎮後,蜂窩村隸屬雪野鎮。2020年7月,撤銷萊蕪區雪野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雪野街道,蜂窩村隸屬雪野街道。 [2]  因地處山區,交通極為不便,村民外出只有一條山間小路向北與外界連接。為了改變交通不便的問題,1976年,在原山路基礎上改修為寬約3米的土路,成為當時主要的交通道路。1980年,全鎮動員會戰,開通了蜂窩至鹿野的山路,今只有少數車輛通行。
蜂窩村民具有優良的擁軍傳統。抗戰期間,村民積極參戰、支前,其中村民王日成有6個兒子,有4個參軍,現村中的殘廢軍人王愛貴是他第二個兒子,老大王恩萊是當時某師師長。
改革開放以來,村民拋棄了閉門不出、單靠種地過日子的習慣。村中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婦女持家,生活日益改善。村民房克明建立了養雞廠,收入比較可觀。現村中人均收入已達2600餘元。
蜂窩村自古缺水,是村中最大難題。為治水,村中先後打井6眼,投資20餘萬,均未成功,且傷亡數人。1990年萊蕪市政府撥款7萬元,鎮黨委政府發動全鎮人民捐款5萬餘元,在村中建立起蓄水容量達3000方的水池。1992年在村南打180米深井一眼,從此解決了全村人畜用水問題。
1983年,全村通電,現在户户都有電視,並於2001年建成電話村。
解放前受條件限制,村中沒有學校。1956年,羊裏鎮一呂姓教師來到村中,借用民房建立一全日制複式小學,解決了村民學文化難的問題。1992年小學一、二年級合併於胡多蘿小學,高年級合併到大廠小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考取王愛存、王愛增等10名本、專科生。
蜂窩村的村民,如勤勞的蜜蜂一般,用樸實的作風,迎接充滿希望的未來。
據王氏譜碑記載:清光緒三年,王姓由石城遷此定居,朱姓早居,當時村北山頂石縫中有兩窩蜂棲息,眾稱蜂窩,久成村名。常有村民去掏蜂蜜,現兩窩蜂仍存。
村旁有條小河,為季節河。少數土地分佈於山凹地段,交通大多山路盤繞,其餘多為山地。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現在村民用於生產的機械工具是一部拖拉機,一台脱粒機及7輛三輪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