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蜂窩技術

鎖定
蜂窩移動通信(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的一項非凡成功之作,其發展如此迅速以致業務需求遠遠超過了原先的預測。大多數情況下,經營者只限定在一個固定頻段上,幾乎無望增加頻譜而原來的模擬技術也不能加以擴展跟上需求的發展。較新的技術具備了頻譜的更有效利用以及為用户提供改善的安全性和更多的便利。即使如此,分配給這些新技術的頻段常常與老技術所用的重疊,這使得轉移策略複雜起來。
中文名
蜂窩技術
外文名
Cellular technology
主要目標
建設大型的宏蜂窩小區
主要模擬標準
全接入通信系統
普遍使用
GSM-900和GSM-1800

蜂窩技術英文翻譯

Cellular technology,蜂窩技術。那麼何為蜂窩通信技術?
隨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無線蜂窩網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移動通信發起的緊急呼叫數量在全部緊急呼叫中所佔的比例也隨之上升。現有的蜂窩網能為移動通信緊急呼叫提供的輔助決策信息非常少,調查表明,約有25%的移動用户在發起緊急呼叫時不知道所處的確切位置,這對及時合理的出警帶來很多限制。因此,移動通信網要能為發起緊急呼叫的移動用户提供準確的定位信息。
傳統上歐洲使用900MHz頻段而北美使用800MHz頻段。多數亞洲國家同時使用兩個頻段。歐洲900MHz分配頻率的主要模擬標準是全接入通信系統,雖然某些歐洲國家使用其它標準GSM是 900MHz頻段的一種數字系統,已為歐洲採用為共同標準並在世界上許多其它國家使用,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漫遊設備。此外,GSM標準已用於1800MHz(DCS 1800)。一些國家正建立獨立的1800 MHz網而另一些正試圖用此頻段增加其GSM容量。因為在兩個頻段上使用相同協議,越來越普遍使用GSM-900和GSM-1800這些術語而不用GSM和DCS1800。

蜂窩技術宏蜂窩技術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運營初期的主要目標是建設大型的宏蜂窩小區,取得儘可能大的地域覆蓋率,宏蜂窩每小區的覆蓋半徑大多為1km~25km,基站天線儘可能做得很高。在實際的宏蜂窩小區內,通常存在着兩種特殊的微小區域。一是“盲點”,由於電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而造成的陰影區域,該區域通信質量嚴重低劣;二是“熱點”,由於空間業務負荷的不均勻分佈而形成的業務繁忙區域,它支持宏蜂窩中的大部分業務。以上兩“點”問題的解決,往往依靠設置直放站、分裂小區等辦法。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外,從原理上講,這兩種方法也不能無限制地使用,因為擴大了系統覆蓋,通信質量要下降;提高了通信質量,往往又要犧牲容量。隨着用户的增加,宏蜂窩小區進行小區分裂,變得越來越小。當小區小到一定程度時,建站成本就會急劇增加,小區半徑的縮小也會帶來嚴重的干擾,另一方面,盲區仍然存在,熱點地區的高話務量也無法得到很好的吸收,微蜂窩技術就是為了解決以上難題而產生的。

蜂窩技術微蜂窩技術

與宏蜂窩技術相比,微蜂窩技術具有覆蓋範圍小、傳輸功率低以及安裝方便靈活等,該小區的覆蓋半徑為30m~300m,基站天線低於屋頂高度,傳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視線進行,信號在樓頂的泄露小。微蜂窩可以作為宏蜂窩的補充和延伸,微蜂窩的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提高覆蓋率,應用於一些宏蜂窩很難覆蓋到的盲點地區,如地鐵、地下室;二是提高容量,主要應用在高話務量地區,如繁華的商業街、購物中心、體育場等。微蜂窩在作為提高網絡容量的應用時一般與宏蜂窩構成多層網。宏蜂窩進行大面積的覆蓋,作為多層網的底層,微蜂窩則小面積連續覆蓋疊加在宏蜂窩上,構成多層網的上層,微蜂窩和宏蜂窩在系統配置上是不同的小區,有獨立的廣播信道。
微蜂窩層的站點數量多,傳輸成本佔整個設備投資的比例大於宏蜂窩基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網硌結構和傳輸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微蜂窩一般為1~2載頻,採用PCM方式傳輸時,如果採用星型連接,傳輸線佔有率非常低,一般微蜂窩之間採用鏈型方式,這樣4~5個微蜂窩可以採用一對傳輸線路接到機房,可以有效地節約成本。相對於PCM方式,利用現有電話線路進行傳輸的HDSL傳輸方式,是非常經濟的一種傳輸方式,微蜂窩設備也趨向於內置HDSL傳輸設備。當微蜂窩由於特殊原因不能採用上述方式傳輸時,光纖和微波也是較為常用的選擇。

蜂窩技術智能蜂窩技術

智能蜂窩是指基站採用具有高分辨陣列信號處理能力的自適應天線系統,智能監測所移動台處的位置,並以一定的方式將確定的信號功率傳遞給移動台的蜂窩小區。對於上行鏈路而言,採用自適應天線陣接收技術,可以極大地降低多址干擾,增加系統容量;對於下行鏈路而言,則可以將信號的有效區域控制在移動台附近半徑為100~200 波長的範圍內,使同道干擾大小為減小。智能蜂窩小區既可以是宏蜂窩,也可以是微蜂窩。利用智能蜂窩小區的概念進行組網設計,能夠顯著地提高系統容量,改善系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