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蜀王

(後唐蜀王)

鎖定
蜀王(874—934年),中國古代王爵之一,名孟知祥,字保胤,邢台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的建立者。後唐明宗李嗣源死後第二年,於應順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稱帝。建國號蜀,史稱後蜀。他稱帝后在其所轄地區頒佈了一些對百姓有益的措施。廢除了一些苛捐雜税,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為了使農業更好的發展,還組織人力物力對水利設施進行修繕。他還整頓了混亂的地方政治,派遣清廉的官員上任管理政務,贏取了百姓的民心。但他在位半年即去世了,帝位由其三兒子孟昶繼任。 [1] 
中文名
蜀王
別    名
孟知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874年
逝世日期
934年
主要成就
建立後蜀
出生地
邢州龍崗(河北邢台西南)
代表作品
《下蜀國教》《起兵西川示諸州榜》 《討平董璋榜》
保胤
配    偶
晉國長公主李氏
兒    子
孟仁贊

蜀王人物介紹

孟昶是他的兒子,五代十國時期均為後蜀皇帝。他本是後唐太祖(晉王)李克用侄婿。後唐莊宗李存勖授孟知祥為太原尹。後因在滅前蜀的戰爭中立下大功,被後唐朝廷封為西川節度使。長興四年(933年)二月,封為蜀王。934年1月,他趁後唐內亂之機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國號“大蜀”,史稱“後蜀”,改元“明德”。但孟知祥只做了7個月皇帝就去世了,廟號後蜀高祖。
(一)初出茅廬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祖父孟察,父親孟道,在郡裏承襲做軍官,伯父孟方立和叔父孟遷都做到節度使,在後梁和河東爭戰的時候,孟遷以自己管轄的澤州(今山西晉城)和潞州(今山西長治)投降了後梁,而父親孟道始終在河東任職。
在有利的家庭環境影響下,孟知祥年輕的時候就被李克用看中,任命他做了左教練使,還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他,孟知祥從此有了發展的良好基礎。
等李存勖繼承晉王之位後,對孟知祥也很器重,非常欣賞他的才幹,讓他做權勢很重的中門使,這是李存勖身邊的要職,但孟知祥卻極力推辭,因為以前的中門使幾乎都因為得罪主子而被殺。見孟知祥執意要辭去中門使,李存勖只好答應,但他要孟知祥推舉一個人代替他,孟知祥便舉薦了郭崇韜。孟知祥改任馬步軍都虞侯,是個級別很高的將領。
(二)平定前蜀
晉王李存勖建後唐滅後梁之後,把都城遷到了洛陽,將太原定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為北京留守,全權負責軍政事務。
後來後唐派郭崇韜領兵滅蜀,臨行時郭崇韜為報當初孟知祥的舉薦之恩,就向李存勖推舉孟知祥為以後蜀地的軍政長官。郭崇韜很快就平定了蜀地,李存勖按照郭崇韜的推薦讓孟知祥到蜀地主持軍政事務,還擺宴為他送行。但這時宦官們也正在誣陷郭崇韜,李存勖也猶豫着是否要殺郭崇韜,孟知祥勸道:“崇韜是國家的功臣,肯定沒有二心,等臣到蜀地調查一下,如果沒有事就讓他回來。”孟知祥走到半路遇上拿着劉皇后教令前去殺郭崇韜的宦官,於是晝夜兼程趕赴成都,但到時郭崇韜已經被殺,他於是安定眾將,又派兵到各地平定盜賊,穩定地方治安。不久,康延壽領兵反叛,佔領並割據漢州(今西川廣漢),孟知祥派兵擊潰並俘獲了康延壽,收降了他的幾千士卒,擴充了自己的實力。
(三)割據兩川 [2]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勗在兵變中被殺,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繼位為後唐明宗。在後唐朝廷發生這一大變動後,孟知祥萌生了據蜀中稱王的念頭。他訓練兵甲,擴大兵力共7萬多人,命親信分別統率。與此同時,對於來自後唐朝廷的命令開始實行抵制的政策。後來明宗把扣留在鳳翔(今屬陝西)的孟知祥的妻兒送到成都以示恩信。從此,雙方維持着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隨着孟知祥在蜀中地位的鞏固,他自任趙季良為他的節度副使,事無大小,均與之商量決定。後唐朝廷要離間他們的關係,於天成三年任趙季良為果州(今四川南充)團練使,而以何瓚為節度副使。孟知祥將這些人事命令放置一旁,上表請求讓趙季良留任,未獲批准後又派雷廷魯到洛陽(今屬河南)再三論請,後唐明宗不得已只好勉強答應,何瓚後來被改任為行軍司馬。這表明朝廷號令已經大打折扣,而且這種趨勢日益明顯。
李嗣源的重臣安重誨發現了孟知祥的反常舉動,開始警覺起來。明宗就開始採取措施削弱孟知祥的力量。他下詔調孟知祥的心腹謀士趙季良到別的地方任職,然後又派何瓚做西川節度副使,牽制孟知祥的權力。孟知祥心裏早有準備,他將詔書壓下,然後請求留下趙季良,被拒絕後他又派屬將雷廷魯趕赴洛陽力爭,明宗只好讓步。見明宗答應了,他也允許何瓚去成都赴任,但不是節度副使,而是降為行軍司馬。
後唐軍討伐割據荊南(鎮江陵府,今湖北荊州市)的南平高季興時,命孟知祥出兵三峽予以配合,他只派3000人屯戍夔州應付場面。不久,高季興病死,其子高從誨聽命於後唐朝廷時,他就要求撤軍。在未獲朝廷批准的情況下,他讓毛部將鼓動士兵自動潰散返回。次年,明宗準備舉行盛大祭祀禮,派李仁矩去向孟知祥要助禮錢100萬緡,他不肯出,拖延到最後以50萬緡應付。
安重誨比明宗心急,見孟知祥割據跡象日益明顯,就先採取措施。一方面把心腹將領安插到蜀地做節度使,分化孟知祥的勢力。另一方面將西川和東川一部分地區分離出來讓自己的親信擔任節度使。
面對安重誨咄咄逼人的攻勢,孟知祥覺得應該採取行動了,但東川的董璋比他更着急,原有的矛盾也放到一邊,董璋急忙派人找到孟知祥,提出聯合對付朝廷,同時請求和孟知祥聯姻,以加強雙方的關係。孟知祥開始不願答應,但在趙季良的反覆勸説下終於答應了。雙方馬上就達成了協議,然後聯名上奏明宗,請求收回成命,召回派出的刺史和節度使。
明宗並沒有讓步,而是好言安撫,想以此平息事端,而安重誨卻認為真正想反叛的是孟知祥,至於東川節度使董璋則是被迫的,絕不會反叛,他還幻想着聯合董璋來對付孟知祥,結果未等他採取措施,董璋卻率先反叛了。
董璋反叛後,馬上攻佔了朝廷控制的閬州(今四川閬中),孟知祥也跟着反叛,他比孟知祥智謀還多一點,他召集將士,然後向東北洛陽的方向跪拜,伏地大哭,淚水將衣襟都濕透了,以此表明他是被逼而反的,從而贏得了將士的同情,紛紛表示要追隨他。孟知祥發兵進攻安重誨派人控制的各州,還出兵協助董璋堅守東川。
針對孟知祥日益明顯的割據意圖,安重誨就在東、西兩川境內各州安插自己的親信。以夏魯奇為武信軍節度使駐遂州(今遂寧);任命與東川董璋有矛盾的李仁矩擔任新設的從東川分出來的以閬州為駐地的保寧軍節度使;又讓其表兄武虔裕任綿州刺史。擺出了一付切割兩川分而殲之的架勢。孟知祥與董璋儘管心存芥蒂,為了共同利益也只好採納趙季良的意見,與董璋互通婚姻結為同盟對付後唐朝廷,要求撤回派遣的節度使和刺史。明宗雖未照辦,也不好發作,只好“優詔慰諭之”。
(四)舉兵反唐
長興元年(930年)九月,董璋首先發難,攻破閬州,擒殺了李仁矩。接着,孟知祥也舉兵反唐。明宗以石敬瑭(後即位為後晉高祖)和夏魯奇為正副都招討使前去討伐,孟知祥則派李仁罕、張業、趙廷隱率兵3萬與董璋會攻遂州,襲殺夏魯奇,佔領遂州。石敬瑭部在劍門關(今劍閣城南)之戰中先勝後敗被迫撤軍,孟知祥乘機佔領利州(今廣元)和夔州等地,進一步擴大了地盤。石敬瑭一撤,兩川便被董璋和孟知祥全部佔據。
後唐軍隊的失敗,主要原因是輜重供應缺乏,明宗於是藉故把專權跋扈的安重誨治罪,先貶官,然後賜死於中途。接着明宗派人到西川,對孟知祥説君臣刀兵相見都是因為安重誨,現在君臣應該和好如初,況且還有姻親關係。還讓使者告訴孟知祥,他的家屬在京城都很好,讓他放心。
孟知祥也不願和朝廷成為死敵,那對自己的家屬也很不利。於是就想和朝廷和解。他派人找到董璋,希望他們一起向朝廷謝罪,以求和解。但董璋和孟知祥的看法不一樣,他還懷疑孟知祥已經出賣了自己,想拿自己去請功,他對孟知祥的使者説:“孟公的家屬都沒事,但我的家屬卻都被殺死了,我去謝什麼罪!”
使者回去告訴了孟知祥,還説董璋對他非常不滿,勸孟知祥早做準備以防不測,沒等孟知祥採取行動,董璋已經先派兵攻佔了漢州。孟知祥只好領兵反擊,把董璋殺得大敗,董璋被屬將殺死,孟知祥便將東川也收歸自己所有。
(五)封王稱帝
孟知祥要求明宗給他獨自治理兩川的權力,明宗顧及親屬關係,而且又不願兩川真的獨立,喪失大量的租賦收入,就答應了他,蜀地中刺史以下的官員由孟知祥自己派任。長興四年(933年)二月,封為蜀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行成都尹、劍南東西兩川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兼西山八國雲南安撫制置等使,允許他總攬蜀中全權,以示恩寵,這也是為了安撫他。但在孟知祥提出要將留在蜀地的後唐幾萬官兵禮送出境時,明宗下詔不許,這反映了明宗的深層思考,看來明宗還是想盡量地約束他。不過由於這年十一月明宗病死,為孟氏稱帝提供了一個機遇。
明宗在世時,孟知祥一直沒有稱帝,也是對明宗恩遇的一種回報,等明宗一死,他就聽從了趙季良的勸告,在第二年,即後唐應順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稱帝,建國號蜀,史稱後蜀。孟知祥廟號高祖,史稱前主。這時的後唐也處於混亂之中,李從珂起兵爭奪皇位,沒精力顧及蜀地。與蜀地相鄰的山南西道節度使(鎮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張虔釗和武定軍節度使(鎮源州,今洋縣)孫漢韶都以其地歸附於蜀。孟知祥於四月改年號為明德,可是六月在歡迎張虔釗的酒宴上突然發病,七月死去。所以他在帝位僅6個月,終年61歲。其子孟昶繼位,史稱後主,維持了32年的統治,最後被北宋統一。
在兩川地區,孟知祥也做了一些惠民措施,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把一些苛捐雜税廢除了。對水利設施他也組織進行修繕,以促進農業生產。他還整頓了地方政治,派遣清廉官員上任,收攬民心,鞏固兩川的統治。
(六)其它
成都別稱“芙蓉城”的來源:後蜀主孟昶在位時,喜愛芙蓉花,於是命在城牆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為錦繡”,故成都還有“芙蓉城”、“蓉城”之稱,簡稱“蓉”。

蜀王其他信息

孟知祥墓:位於成都北郊約7公里的磨盤山南麓,是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知祥的陵墓,史稱“和陵”,為孟知祥與其妻福慶長公主的合葬墓。佔地3000多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孟知祥墓是一座在南方罕見的帶北方草原建築風格的陵墓。古墓掩映在一片綠林之中。1971年發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寶城兩部分,全用青石砌成。墓道長12.5米,由青磚砌作步梯。墓門為牌樓式石構建築,刻青龍白虎等浮雕;內側兩壁,畫男女宮人彩繪像。墓室為圓錐形穹窿頂,中為主室,上為巨型的石質棺牀,四面均雕刻龍飾和力士,為我國五代時期的傑出雕刻作品。兩旁有耳室各一,結構相同,與主室相通。發掘時墓已被盜,僅出土器物殘片及殘玉哀冊、諡冊、玉飾片。其墓室頂部的描金石刻蟠龍像為存世帝王陵中所罕見,是國寶中的國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