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蛩蛩

鎖定
蛩蛩,漢語詞語,拼音是qióng qióng,意思是傳説中的一種異獸。 懷憂貌。 [1] 
中文名
蛩蛩
拼    音
qióng qióng
注    音
ㄑㄩㄥˊ ㄑㄩㄥ [1] 

目錄

蛩蛩解釋

懷憂貌。
傳説中的一種異獸。

蛩蛩出處

宋 王谹 《醉書旅邸壁》詩:“雁外無書為客久,蛩邊有夢到家多。”
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海﹞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虛也。” [2] 
《文選·司馬相如》:“蹵蛩蛩,轔距虛。”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蛩蛩,青獸,狀如馬。距虛,似驘而小。”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週週尚銜羽,蛩蛩亦念飢。”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蛩蛩之負蹷,雖寄命而不得為仁義。”
清 趙翼 《初用枴杖》詩:“蛩蛩負駏虛,踸踔逐茅狗。”參見“ 蛩蛩距虛 ”。
參考資料
  • 1.    蛩蛩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26]
  • 2.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