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蛤》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1] 

原文

在聊齋故事中,有一篇文章叫《蛤》,其原文如下:
東海有蛤,飢時浮岸邊,兩殼開張;中有小蟹出,赤線系之,離殼數尺,獵食既飽而歸,殼始合。或潛斷其線,兩物皆死。

譯文

東海有一隻蛤蜊,飢餓的時候會上浮到岸邊。打開兩扇貝殼後,其中會走出一隻小螃蟹,身上拴着紅線和蛤蜊相連,在離殼幾尺遠的地方覓食,吃飽返回殼內,殼就會關閉。有人悄悄弄斷了紅線,蛤蜊和螃蟹都死了。
參考資料
  • 1.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