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蛇頭薺

鎖定
蛇頭薺(Dipoma iberideum Franch.),十字花科蛇頭薺屬植物,產四川、雲南,生在高山梳石灘間。模式標本採自雲南麗江。 [1] 
中文名
蛇頭薺
拉丁學名
Dipoma iberideum Franch.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蛇頭薺屬
蛇頭薺
分佈區域
雲南、四川

蛇頭薺形態特徵

蛇頭薺
蛇頭薺(5張)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有分枝;莖外傾,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花期長10-20釐米,有單毛及分叉毛。莖生葉紙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2-4毫米,頂端圓鈍,基部漸狹,全緣或邊緣每側有1齒,莖下部葉無毛,上部葉有單毛及分叉毛;葉柄長1-2毫米。萼片卵形,長1-1.5毫米,綠白色或紫色,外面有白色硬毛;花瓣白色,寬倒卵形,長約5毫米,頂端凹缺,有短爪;花葯紫色。短角果寬菱形,長1-2毫米,壓扁,裂瓣膜質,蓋狀,隆起,有毛或近無毛,具圓錐狀粗喙;果梗開展或反折,長3-5毫米。種子1個,卵形,長約1毫米。花果期6-8月。 [3] 
多年生草本,具單毛或分叉毛;根狀莖細,有分枝。葉匙狀卵形、倒卵形或倒披針形,全緣或上部有1—2個粗鋸齒,具緣毛,上部葉具單毛和分叉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梗有硬毛;萼片卵形,外面有硬毛;花瓣白色,有紫色細紋,倒卵形或寬倒卵形,頂端’ 凹缺,側蜜腺半圓形,無中蜜腺;花葯紫色或黃色;子房具4—6垂生胚珠,花柱短,柱頭稍2裂。短角果卵形,壓扁,開裂,果瓣膜質,具龍骨狀突起及細脈,具圓錐狀粗喙;果梗反折。種子1,卵形,壓扁。花果期6—8月。少種屬。
本屬花粉形態:0.Tibeticum花粉近球形或近長球形,極面觀為3淺裂圓形。大小為 (21.8—)23.8(—26.1)×(17.4—)20.8(—23.5)微米。3溝,溝狹長,溝膜看不見。外壁厚度為2.6微米,外層明顯厚於內層,小柱明顯(LM),網狀紋飾。網脊稍彎曲,下面有小柱;網眼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呈不規則角形,網眼中無小柱狀突起。我們還觀察了D.Iberideum花粉,它們屬同一花粉類型,但D.Iberideum花粉較大,長球形,網眼中具小柱狀突起。圖72.2.

蛇頭薺生長環境

生長於高山草甸,流石灘、石縫、砂地或山坡陽處。海拔3000--5500米。

蛇頭薺分佈範圍

本屬分佈:雲南:麗江。四川:康定、冕寧、德格、木裏。甘肅:天祝。西藏:錯,那。地圖72.
本科概述:該大科約375屬,3 200種,廣佈於全世界,但主產北温帶,特別是地中海地區。我國有98屬,約425種,南北均產。其中10屬為我國特有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