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蛇菰科

鎖定
蛇菰科(學名:Balanophoraceae)是蛇菰目下的一科。蛇菰科植物可寄生在寄主植物的各級側根上,因而在有寄主植物的林下偶可見到小面積片狀分佈的單純種羣。由於種子傳播萌發後往往與寄主根際不易相遇,因此蛇菰遠較寄主罕見。蛇菰科均為全寄生植物,根寄生生態習性決定了它們植株矮小、生境陰濕、完全異養必需依賴寄主而生存。倘若森林遭到破壞寄主消亡,蛇菰不復存在;假如森林生態系統惡化,也勢必影響蛇菰生存。根寄生植物普遍處於特殊的生態位,因而數量稀少,比較罕見,嬌小而獨特的蛇菰科植物是植物界的奇葩。
中文名
蛇菰科
拉丁學名
Balanophoraceae Ri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蛇菰目
蛇菰科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世界熱帶至亞熱帶

蛇菰科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質草本,無正常根,靠根莖上的吸盤寄生於寄主植物的根上。根莖粗,通常分枝,表面常有疣瘤或星芒狀皮孔,頂端具開裂的裂鞘。
花莖(又稱總花梗)圓柱狀,出自根莖頂端,常為裂鞘所包着;鱗片狀苞片(簡稱“鱗苞片”)互生、2列或近對生,有時輪生、旋生、稀聚生、散生或不存在;花序頂生,肉穗狀或頭狀,花單性,雌雄花同株(序)或異株(序);雄花常比雌花大,有梗或無梗,與雌花同序時,常混雜於雌花叢中或着生於花序頂部、中部或較多地在基部,花被存在時3-6(8-14)裂,裂片在芽期呈鑷合狀排列;雄蕊在無花被花中1-2枚,在具花被花中常與花被裂片同數且對生,很少多數;花絲離生或合生,花葯離生或連合,2至多室,藥室短裂、斜裂、縱裂或橫裂。雌花微小,與附屬體混生或着生於附屬體的基部,無花被或花被與子房合生;子房上位,1-3室,花柱1-2枚,頂生,柱頭不開叉或呈頭狀,很少呈盤狀;胚珠每室1枚,無珠被或具單層珠被,珠柄很短或不存在。
堅果小,脆骨質或革質,1室,有種子1枚;種子球形,通常與果皮貼生,種皮薄或不存在,很少厚質;胚乳豐富,顆粒狀,多油質,很少粉質;胚通常微小,未分化。 [1] 
蛇菰科

蛇菰科分佈情況

蛇菰科物種分佈

18屬約120種,分佈於全世界熱帶至亞熱帶。中國產2屬20種。 [1] 

蛇菰科標本分佈

福建:南靖
江西:龍南、黎川、資溪
四川:平武、峨眉山、洪雅、九龍、會理、金陽
雲南:祿勸、大理
西藏:聶拉木、米林、波密
甘肅:文縣新疆:沙灣 [5] 

蛇菰科下級分類

蛇菰亞科 Subfam. Balanophoroideae
雙柱蛇菰亞科 Subfam. Helosidoideae [1] 

蛇菰科內部分類

蛇菰科包含以下各屬:
蛇菰屬Balanophora J.R.Forst. & G.Forst.
鬥蓬菰屬Chlamydophytum Mildbr.
安第斯菰屬Corynaea Hook.f.
指花菰屬Dactylanthus Hook.f.
馬達加斯加菰屬Ditepalanthus Fagerl.
馬來菰屬Exorhopala Steenis
Hachettea Baill.
盾苞菰屬Helosis Rich.
管花菰屬Langsdorffia Mart.
巴西菰屬Lathrophytum Eichler
裸花菰屬Lophophytum Schott & Endl.
南非澱粉菰屬Mystropetalon Harv.
南美菰屬Ombrophytum Poepp. ex Endl.
雙柱蛇菰屬Rhopalocnemis Jungh.
肉草屬Sarcophyte Sparrm.
膜葉菰屬Scybalium Schott & Endl.
非洲蛇菰屬Thonningia Vahl [2] 

蛇菰科模式屬

蛇菰屬 Balanophora Forst. et Forst. f.
肉質草本,具多年生或一次結果的習性。根莖分枝或不分枝,表面具疣瘤、星芒狀皮孔和方格狀突起,皺褶或皺縮,很少平滑或僅有小凸體。鱗苞片無柄,肉質、膜質或草質,互生、旋生、交互對生、近對生或近二列,很少輪生。肉穗花序僅具單性花或雌花、雄花同株(序),花莖直立,通常圓柱狀;花小,有梗或無梗;花序軸卵圓形、球形、穗狀或圓柱狀,常具色,雌雄花同株(序)時,雄花與雌花混生,但常見雄花位於花序軸基部;雄花較大,下部常有短截形的苞片;花被管圓筒狀,堅實,花被裂片3-6,卵形至披針形或近圓形,內凹,同形,偶異形,在芽時呈鑷合狀排列,花期開展或外折;雄蕊常與花被裂片同數並彼此對生,通常聚生成聚葯雄蕊,花絲離生或合生呈短柱狀,花葯3-6枚或更多,在雄蕊數目較多時則花葯縱裂或橫裂而形成多數的小藥室,花粉近三角狀球形,很少橢圓狀,平滑或呈泡狀;雌花密集於花序軸上,無花被,子房橢圓形或紡錘形,壓扁,1室,兩端漸狹,基部有時具短柄,胚珠倒生,花柱細長,宿存,附屬體遠比子房大,棍棒狀或鑽狀,很少呈線形而頂端略大,與子房混生或基部與子房柄貼生。果堅果狀,外果皮脆骨質。 [3] 

蛇菰科代表植物

粗穗蛇菰 Balanophora dioica R. Br.
草本,高10-15釐米;根莖色澤和形狀的變異較大,黃褐色至血紅色或灰白帶褐色,不規則分枝,單個分枝寬0.5-2.5釐米,有時近球形,表面密生顆粒狀疣瘤和帶黃色的星芒狀皮孔;花莖圓柱狀,連花序長3-7釐米,紫紅色或淡紅色,偶帶灰白色;鱗苞片多數,互生,二列,很少旋生呈覆瓦狀排列,闊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3(-4)釐米,寬1.5-2.5釐米,內凹,頂端鈍或微缺。花雌雄異株(序);雄花序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3.5釐米,寬1.5-3釐米;雄花輻射對稱,下面有苞片;花被裂片4,卵形,長約2毫米,外折;聚葯雄蕊半球形,長約1毫米,花葯4枚,馬蹄形,斜裂。花梗長5-7毫米;雌花序橢圓形或圓錐狀,長2-7釐米;雌花紫紅色或橙黃色,子房卵球形,長3毫米,着生於附屬體基部,花柱長0.2毫米,附屬體倒梨形,長約1.5毫米,頂端拱圓形。花期8-10月。 [4] 

蛇菰科主要價值

蛇菰屬一些種的根莖含蠟質(蛇菰素 Balanophorin ),還可製成捕捉小鳥用的粘膠(鳥黐)。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