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属蛇的年份,每12年轮回一次,对应地支“巳”。在干支纪年法中,蛇年与不同天干组合,形成每60年一个轮回。蛇年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六 [2] [4]。
蛇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智慧、机警和变化。其冬眠与蜕皮过程,被认为是“死而复生”的象征,充满神秘感。蛇在捕猎时展现出的机智与策略,使其被视为聪明且灵活的象征。此外,蛇也被认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 [2]。
蛇年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年份,属于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部分,源自上古时期图腾文化。蛇图腾的崇拜起源于母系社会,蛇被视为生命力与繁殖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变迁,尤其是父系社会的兴起,蛇图腾逐渐演变为龙图腾,后者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性动物 [2]。
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在命理学、风水学和民间习俗中 [3]。蛇年被认为充满变化与挑战,适合进行改革与创新。尽管蛇的图腾崇拜逐渐淡化,但蛇作为生肖的文化影响依然深远,继续在传统节庆与民间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 [2]。
- 中文名
- 蛇年
- 外文名
- Year of the Snake
- 描 述
- 巳年
- 拼 音
- shé nián
- 巳蛇的年份
- 2013年、2025年、2037年、2049年
基本信息
播报编辑
承劝【词语项达】蛇年
估定估【拼音】sh堡榜充设祝符é nián
趋懂阿【灶堡肯解释】巳:地支的第六位,属蛇。蛇是十二生肖属相之一,排位第六,在龙之后,马之前。
巳蛇的年份有:
1905年、1917年、1929年、1危永精941年、1953年、1965年、1977年、1989年、2001年、2013年、2025年、2037年、2049年、2061年、2073年、2085年、2097年等。 [1]
判断方法
播报编辑
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9的年份,都是蛇年。
列成公式为: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余数是9。
年份相关
播报编辑
邮票
真正的蛇,在新中国邮票上没有出现过,以民俗文化形式上方寸的倒有过2次。一次是1989年发行的《癸巳年》生肖邮票(T133),画面是一条嘴叼灵芝、作螺旋状盘绕的蛇,蛇身上绽开着牡丹、荷花、秋菊、腊梅,象征四季平安、美好吉祥。二就是《马王堆汉墓帛画》(T135)邮票上的人首蛇身女娲神象。2001年的生肖邮票,将是第三次有蛇形象的邮票,同时还有书法“蛇”字。此外,中国的台湾、香港也都发行了二次生肖蛇邮票,中国的澳门也发行过生肖蛇邮票。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2013年1月5日发行《癸巳年》生肖“蛇”邮票。该套邮票一套一枚,面值1.20元。
纪念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2013中国癸巳(蛇)年金银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共15枚,其中金币8枚,银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1月9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蛇年普通纪念币。该普通纪念币面额为1元,直径为25毫米,材质为黄铜合金。正面刊“中国人民银行”、“1元”、汉语拼音字母“YIYUAN”及“2013”年号;背面图案为手持玩具蛇的小男孩与放风筝的小女孩在嬉戏,其下方刊“癸巳”。该普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名人
人物 | 出生日期 |
---|---|
毛泽东 | 1893年 |
习近平 | 1953年 |
1881年 | |
宋庆龄 | 1893年 |
陈云 | 1905年 |
吴邦国 | 1941年 |
王毅 | 1953年 |
赵克志 | 1953年 |
张春贤 | 1953年 |
杨晶 | 1953年 |
刘志军 | 1953年 |
刘奇葆 | 1953年 |
陈希 | 1953年 |
杨雄 | 1953年 |
田纪云 | 1929年 |
迟浩田 | 1929年 |
彭珮云 | 1929年 |
1929年 | |
茅于轼 | 1929年 |
戴秉国 | 1941年 |
王兆国 | 1941年 |
1941年 | |
宋振中 | 1941年 |
宋平 | 1917年 |
王任重 | 1917年 |
姚依林 | 1917年 |
杨子荣 | 1917年 |
叶群 | 1917年 |
张春桥 | 1917年 |
高岗 | 1905年 |
许世友 | 1905年 |
王树声 | 1905年 |
赵一曼 | 1905年 |
1905年 | |
毛泽覃 | 1905年 |
甘祖昌 | 1905年 |
杨靖宇 | 1905年 |
1905年 | |
1905年 | |
1893年 | |
杨虎城 | 1893年 |
1893年 | |
徐良 | 1893年 |
1881年 | |
1881年 | |
杨利伟 | 1965年 |
1953年 | |
1965年 | |
1965年 | |
1953年 | |
公元前340年 | |
韩非子 | 公元前280年 |
公元前256年 | |
公元前232年 | |
公元141年或145年 | |
公元321年或303年 | |
公元429年 | |
公元465年 | |
公元585年 | |
公元1017年 | |
公元1053年 | |
公元1053年 | |
公元1053年 | |
公元1125年 | |
公元1593年 | |
康熙 | 公元1653年或1654年 |
公元1785年 | |
公元1857年 | |
公元1869年 | |
公元1905年 | |
董存瑞 | 公元1929年 |
公元1953年 | |
王志飞 | 1965年 |
1965年 | |
1965年 | |
1965年 | |
1977年 | |
1977年 | |
1977年 | |
1977年 | |
1977年 | |
1989年 |
蛇文化
爬行类动物的蛇,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狰狞、可怕,故而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成语“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歇后语“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毒”等等,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在古老的传说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他们两神的交合便产生了人。在出土的墓室绘画中,就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交合在一起的画图。我国1989年3月发行的T135《马王堆汉墓帛画》邮集第一图“天上”及小型张上端正中就绘有人首蛇身的神的形象,据说就是人类始祖之一的女娲。另据传说,华夏祖先的轩辕氏黄帝也是人面蛇身。作为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至今还深有影响。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一定的保留,其中对蛇的崇拜,也仍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汉族也有遗存,比如崇拜“家蛇”,说“家蛇”是祖先现形,要敬拜,这在一些地区(主要是农村和山区)的老人中还时有表现。
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神物,是华夏民族最终的图腾。但龙是由蛇而来,龙的主体(龙颈、龙身)是蛇的形象,先有蛇,再有龙;然龙大蛇小,故人们常称蛇为“小龙”。十二生肖属相,蛇排行第六,位龙之后。它何以成为生肖属相,这大概与图腾崇拜有关,是原始宗教使蛇在十二生肖中占了一席,因系小龙,故列大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