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虯江街道

鎖定
虯江街道,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地處沙縣城區中南部,東與南陽鄉接壤,南鄰南霞鄉、大洛鎮,西接三明市三元區 [5]  洋溪鄉,北及西北與鳳崗街道隔河相望,東北與高砂鎮相鄰,總面積114.1平方千米。 [1]  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總人口有27399人。 [1] 
宋代時,為新昌鄉感義裏;2003年9月,撤銷虯江鄉建制,以沙溪河為界以南設立虯江街道。 [1]  2021年,虯江街道轄5個社區、 [4]  19個行政村; [2]  街道辦事處駐洋坊村嘉禾路口。 [1] 
2011年,虯江街道財税總收入0.39億元;農業總產值3.46億元,比2010年增長7.2%;工業總產值為18.6億元。 [1] 
中文名
虯江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
地理位置
沙縣城區中南部
面    積
114.1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9個行政村 [4] 
政府駐地
洋坊村嘉禾路口
電話區號
0598
郵政編碼
365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閩G
人    口
27399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虯江街道歷史沿革

宋代時,為新昌鄉感義裏。
元代時,為崇善團。
明清時,為九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分別歸沙縣第一區鳳崗鎮和第二區鎮頭鄉管轄。
1958年4月,分別歸城關公社、鎮頭公社管轄。
1981年7月,城關公社改名虯江公社。
1984年10月,虯江公社改為虯江鄉。
2003年9月,撤銷鳳崗鎮、虯江鄉和琅口鎮,設立鳳崗街道、虯江街道; [3]  以沙溪河為界以南設立虯江街道。 [1]  虯江街道轄原鳳崗鎮的城南居委會、水南行政村和原虯江鄉的金泉、墩頭、洋坊、長紅、官南5個行政村,以及原琅口鎮的茅坪、麥元、曹元、鎮頭、茶豐峽、田坑、田口、肖墩、山峯、安坪、後底、琅口、柱源13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洋坊村;將原虯江鄉的西郊、三姑、際巖、壟東、井後、水美、龍坑、靈元8個行政村劃歸鳳崗街道管轄。 [3] 
截至2020年6月,虯江街道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城南社區、翠綠社區、金泉村、墩頭村、洋坊村、長紅村、官南村、水南村、柱源村、琅口村、茅坪村、鎮頭村、山峯村、安坪村、後底村、茶豐峽村、麥元村、曹元村、田口村、肖墩村、田坑村,下設124個村民小組、22個居民小組。 [2] 

虯江街道行政區劃

2021年虯江街道轄:城南、翠綠、生態新城社區、羅布社區、金古社區5個社區,金泉、墩頭、洋坊、長紅、官南、水南、柱源、琅口、茅坪、鎮頭、山峯、安坪、後底、茶豐峽、麥元、曹元、田口、肖墩、田坑19個行政村; [4]  街道辦事處駐洋坊村嘉禾路口。 [1] 

虯江街道地理環境

虯江街道位置境域

虯江街道地處沙縣區城區中南部,東與南陽鄉接壤,南鄰南霞鄉、大洛鎮,西接三明市三元區洋溪鄉,北及西北與鳳崗街道隔河相望,東北與高砂鎮相鄰,東西最大距離17.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3千米,總面積114.1平方千米。 [1] 

虯江街道地形地貌

虯江街道屬丘陵盆地,地勢平坦,多數行政村所在地海拔在100—140米之間,所在地海拔在220米左右,山峯、安坪村海拔在500—550米左右。

虯江街道氣候

虯江街道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255—297天,初霜期出現於11月下旬,晚霜多終止於2月下旬,年平均降雨量1510—1840毫米,以5—6月雨量最多;境內氣候温緩,年平均氣温19.3℃,7月份最熱,一年四季明顯,夏有炎署,冬有霜雪,雨水充沛,雨量集中,乾濕明顯。

虯江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虯江街道有耕地1.76萬畝,人均0.6畝;林地7557公頃。 [1]  虯江街道礦產資源方面主要有鉀長石、高嶺土,花崗岩等。

虯江街道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總人口有2739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302人,城鎮化率59.5%;另有流動人口25373人。總人口中,男性14031人,佔51.2%;女性13368人,佔48.8%;18歲以下5248人,佔19.2%;18—60歲18249人,佔66.6%;60歲以上3902人,佔14.2%;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27327人,佔99.74%;有畲、回、壯等8個少數民族,共72人,佔總人口的0.3%。2011年,虯江街道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長率2.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0人。 [1] 

虯江街道經濟

虯江街道綜述

2011年,虯江街道財税總收入0.39億元,比2010年增長20.1%,其中地方財税收入0.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3.6%;人均財税收入1424元,比2010年增長19.7%;農民人均純收入9044元。 [1] 

虯江街道農業

2011年,虯江街道農業總產值3.46億元,比2010年增長7.2%。虯江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虯江街道糧食總產6139噸,人均224千克,其中水稻5475噸。虯江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花卉、煙葉、西瓜、蔬菜等。2011年,虯江街道花卉種植面積53.5公頃,年產百合、康乃馨、玫瑰、菊花等鮮切花137萬枝,盆栽花19.5萬盆;草皮種植面積19.8公頃;煙葉種植面積112.2公頃,產量306噸;西瓜種植面積65.3公頃,產量1225噸;蔬菜種植面積595.3公頃,產量10814噸,主要品種有空心菜、包菜、菠菜、冬瓜、淮山等。虯江街道畜牧業以飼養豬、鴨、雞、兔為主。2011年,虯江街道生豬出欄4.6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家禽出欄71.3萬羽,存欄14.8萬羽;兔出欄0.9萬隻,存欄0.05萬隻。2011年,虯江街道生產肉類4560噸,其中豬肉產量3696噸,鴨肉產量787噸,雞肉產量62噸,兔肉產量15噸,禽蛋產量411噸;畜牧業總產值11019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1.8%;水果種植面積569.3公頃,柑橘產量7863噸,梨、桃、柰、枇杷等產量151噸。虯江街道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虯江街道養殖面積91公頃,總產量1045噸,主要養殖草魚、鯉魚、鯽魚等品種;漁業總產值1909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 [1] 
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

虯江街道工業

虯江街道工業以化工、紡織、竹木加工為主。2011年,虯江街道工業總產值為18.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7億元,比2010年增長13.7%;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1675人。 [1] 

虯江街道社會事業

虯江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有民辦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965人,專任教師73人;在建公辦幼兒園2所,可開設12個班;小學3所,在校生1931人,專任教師173人;初中2所,在校生4530人,專任教師3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虯江街道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有各類鄉村科技人才96人;三明市農科所位於境內柱源村。 [1] 

虯江街道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居)有文化活動中心16個,有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2萬多冊;業餘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25人。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有學校體育場5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各學校的田徑運動會、跑步比賽等;約6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5.2%。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有線電視用户數為0.65萬户,入户率79.3%。 [1] 

虯江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虯江街道有衞生院1所,各類門診部(所)21個;有病牀9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4張,固定資產總值0.07億元;專業衞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1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0.7人。2011年,虯江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73萬人次;19個行政村村民基本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9%。沙縣中醫醫院位於翠綠社區。 [1] 

虯江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虯江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94户,人數178人,支出38.4萬元,比2010年增長40.7%,月人均143元,比2010年增長41.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救助3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醫療保險12人次,共支出83萬元,比2010年增長23.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6户,人數435人,支出46.7萬元,比2010年增長42.9%,月人均66.7元,比2010年增長8.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20.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人,支出6.3萬元,比2010年增長41.5%;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救助236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人次,共支出402萬元,比2010年增長41.5%;農村臨時救濟19人次,支出1.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5萬人,參保率93%。 [1] 

虯江街道水利工程

虯江街道有畔坑壠水庫、田坑水庫、羅坑水庫、下村洋水庫、七里坑水庫等水庫。

虯江街道交通

虯江街道有S304省道經過境內。

虯江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虯江街道因傳説沙溪河沙縣城關段有一長角小龍,稱“虯江”,因此而得名。 [1] 
  • 文物古蹟
虯江街道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民居“陳氏大厝”,座落在茶豐峽村大水灣。

虯江街道風景名勝

虯江街道境內有沙溪沿岸的“十里平流”、“七峯疊翠”、沙陽樂園、鳳凰山旅遊休閒區、將軍祠;宗教名勝皇閣、雙山寺、顯密吉祥寺等景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