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虢州石硯

鎖定
虢州硯,又名虢州硯、稠桑硯、鍾馗硯,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產於古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朱陽鎮紫石溝),故名。虢州石除用以制硯,因其色彩斑斕如畫,還用以製作硯屏和觀賞石。2006年,虢州石硯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中文名
虢州石硯
產    於
古虢州
特    點
色紫可愛,發墨不滲
開發時間
唐代

目錄

虢州石硯簡介

虢州石從唐代已開始用以制硯,唐代李濟翁《資睱集》記載:“元和初,叔祖宰虢,山澗得一紫石,琢為硯,名稠桑硯。”虢州石硯是歷史名硯之一,唐時曾列為貢品,唐杜佑《通典》記載:”虢州歲貢十硯。“
虢州石質細潤,以紫紅色為主。北宋米芾《硯史》記載:“虢州石,色紫可愛,發墨不滲。久之,石漸損回硬,墨磨之則有泥香。”
當今,虢州石硯得以進一步開發利用,除紫紅色為,發現檀紫、鵝黃、土黃、碧綠、三彩等共十餘種色彩的虢州石。

虢州石硯特色

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記載:”虢州朱陽縣,石產土中,或在高山,其質甚軟,無聲。一種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圓月;或如龜蟾吐雲氣之狀,兩兩相對。土人就石段中揭取,剛約點化鐫治而成,間有大生如圓月者極少。又有一種色黃白,中有石紋如山峯,羅列遠近,澗豁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鐫削,度其巧趣乃成物象。以手撫之,石面高低,多做研屏,置兒案間,全如圖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