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虢國車馬坑

鎖定
是1956年配合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時,在上村嶺發現的,由國家黃河水庫考古隊發掘,經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建議,予以原地原狀保護。虢國車馬坑是我國發現的東西周相交時期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1963年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虢國車馬坑
保護級別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類    別
歷史遺址

虢國車馬坑文物簡介

虢國車馬坑 虢國車馬坑
二十世紀50 年代,在古老的黃河岸邊,塵封地下。虢國墓地被人們第一次發現了,在其後的發掘中,人們發現雜草叢生,亂石堆積的荒野之下竟然埋藏着一支蓄勢待發的底下車馬軍陣,這支規模恢弘,氣勢威武由真車真馬組成的軍陣就這樣默默守衞他們的主人,年復一年潛藏地下3000個春夏秋冬。這支軍陣由三座陪葬車馬坑組成。虢國國君虢季的陪葬車馬坑,位 三座車馬坑的中間,南北長47.6米共清理戰車13輛戰馬64匹,13輛戰車全部集中在坑的北半部,64匹戰馬則大部分擺放在坑的南半部,每輛車下分別都壓有戰馬,馬是最先埋入坑中的,在清理時專家發現,馬的前腿或後腿常常並列在一起,因而推斷馬是被捆綁殺死後埋入坑中的,埋葬順序是將馬全部入葬,再從坑中部向北依次放置戰車,前一輛車 壓在後一輛車前轅之上,轅頭均朝北排列有序。其中最北端第一輛車下葬有四匹馬,周禮天子駕六,諸侯駕四,這一特點説明虢國國君嚴格遵守,周代的禮制。虢太子墓的陪葬坑,位 國君車馬坑的東邊,南北長21米,僅清理出部分車輪,依照周代禮制推算,這座坑中應有十輛戰車,二十匹戰馬,準確數字有待今後發掘證實,國君夫人梁姬墓的陪葬車馬坑,位 國君車馬坑的西側,南北長10.3米,共清理出19輛戰車,車有東向西分為三排,南北縱列擺放,車轅全部向北,在國君夫人的隨葬坑中我們確看不到一匹戰馬,但從整個發掘現場來看,馬是事先殺死後埋入坑底再將戰車放置 馬身之上,出於對車的保護考古人員並沒有對這座車馬坑繼續發掘,按一輛車隨葬兩匹馬推算,這座坑中應有19輛戰車,38匹戰馬。
這三座車馬坑儼然是軍隊出征時隊形,如此之多車馬陪葬在這樣一個狹小的區域內,不能不説是罕見的奇觀,它構成了我國考古所見規模最大的地下軍陣。這時您也許會問,為什麼墓主人要用真車真馬陪葬呢?因為這樣可以顯示主人生前的威嚴與華貴,象徵地位和強權,即使死後也要在底下利用車馬繼續維護墓主人生前的尊貴地位,虢國車馬坑中大量戰車戰馬的發現,充分反映了當時虢國兵強馬壯的軍事勢力和逐鹿中原的恢弘氣勢,目睹現場彷彿使我們如置身於兵車轔轔,雄偉壯觀的軍陣之中,體味到戰車滾滾,戰馬嘶鳴,烽煙遮日,旌旗飛揚的戰鬥場景。

虢國車馬坑探究

虢國究竟擁有多少輛戰車已無法深究,但虢國貴族不惜以如此多的車馬陪葬不僅表現其造車技術的發達而且還以特殊形式反映出虢國崇尚武勇的社會風尚,它與虢國的等級制度,軍事活動,社會生產,人民生活緊密地結會起來,成為等級觀念,武勇世風和隨葬習俗的物質載體,最終以車馬的特殊刑式映射出三門峽虢國車馬坑文化的全其文化意義體現濃厚的等級制度,色彩強烈的軍事性質,凸現的隨葬習俗。一個古老的虢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消失了,一個塵封地下的虢國 又再現了,虢國墓地,這座兩週時期的貴族公墓以實物的形式向我們再現了虢國 昔日的輝煌。

虢國車馬坑虢國墓地

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從1956年發現,探明各類遺址800餘處,出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90年代發掘的虢季、虢仲兩座國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數量多、價值高和墓主人級別高,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02年8月虢國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通過了IS0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8月又榮獲第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

虢國車馬坑形狀

此坑為長方形,坑底南北長15米,東西寬3.82米,深4.1米,坑內保存有戰車5輛,戰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車為木質結構,獨轅雙輪,車上施漆,由車輪、車箱、車轅等部件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輛車的下邊壓有兩匹馬,馬頭朝北,排列整齊,系殺死後埋葬的。車箱底下還發現有狗的骨架。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銅車飾、銅馬飾及其它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