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河

鎖定
虞河,古稱“溉水”,又名東丹河。位於山東濰坊境內,發源於安丘縣靈山(古名溉源山)縱貫安丘縣、坊子區、濰城區、昌邑,向北入渤海。尾部是濰坊城區和昌邑的界河。河長75公里,流域面積89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利民河、浞河、瀑沙河、富康河、夾溝河等。 [1-2] 
虞河上游建有蔣家、泉河頭、范家溝三座小型水庫,可得灌溉之利。虞河中下游是濰坊城區主要的污水排放幹道之一下游污染較為嚴重,多年來對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當地環境、生態等造成了嚴重影響。21世紀初進行了治理。
中文名
虞河
別    名
溉水
東丹河
所屬水系
渤海萊州灣入海河流
流經地區
安丘縣、坊子區、濰城區、昌邑
發源地
安丘縣靈山(古名溉源山)
主要支流
利民河
主要支流
浞河
瀑沙河
富康河
夾溝河等
河    長
75 km
流域面積
890 km²
河    口
濰坊市昌邑

虞河幹流概況

虞河的位置及流向 虞河的位置及流向
虞河,發源於濰坊市坊子區荊山窪鎮和安丘市交界處靈山(古名溉源山)北麓,北流經坊子鎮,經房仕莊,在寒亭區埠頭鄉泉河頭村南入境,流經坊子、濰城區,再經郭家官莊、裏疃、寒亭、固堤鄉鎮,沿昌邑、濰坊市邊緣,北流入渤海萊州灣。全長75公里,寬30~70米,流域面積890平方公里。 [1]  [2] 
虞河上游坊子區一段 虞河上游坊子區一段
虞河中游濰坊城區一段 虞河中游濰坊城區一段
虞河中游濰坊城區一段 虞河中游濰坊城區一段

虞河水文特徵

虞河,屬常年性河流。平均流量為207立方米/秒。 [1]  虞河流域,雨量四季不均。歷史上也經常造成澇災。1949年7月26日,虞河、瀑沙河、阜康河皆決口,下游受災。 [3] 

虞河主要支流

虞河主要支流有利民河、浞河、瀑沙河、富康河、夾溝河等。
虞河故道,現存二條:一條是寒亭鎮北埠子村西至固堤鎮李家埠村河段,1957年開挖小潘家庵至李家埠新河時廢棄;一條是裏疃鄉南張氏村今虞河西岸,自漢至明代,虞河流經此處,地勢低窪,故道寬約20~30米。
利民河,位於寒亭境東北部,源於固堤鎮東橫溝村東南2.5公里處,經走馬嶺、濰北農場,至西利漁村西入虞河。沿河窪地每到雨季,積澇成災。1964年開挖此河後,變害為利,故稱利民河。長18.2公里,寬35米。流域面積117平方公里,流量50立方米/秒,屬季節性河流。
浞河匯入虞河處 浞河匯入虞河處
浞河,別名“寒浞河”,位於寒亭區東部,發源於坊子區湧泉鄉南趙莊和常令公山西麓,流經寒亭鎮,在昌邑縣入豐產河。寒亭系夏朝古寒國,相傳寒浞封於此地,故取名寒浞河,後簡稱浞河。長33公里,寬50米,流域面積73平方公里,流量140立方米/秒。屬季節性河流。 [1] 
瀑沙河,位於寒亭區東部,發源於湧泉鄉(坊子區)風埠頂西坡官路村附近,流經東莊鄉,在昌邑縣入豐產河。據清光緒《濰縣鄉土志》記載:“瀑沙河其源有五,在黃埠莊三水合流,俗名三河,自此以下,水勢湍急,如遇暴雨,流沙泛起,故稱瀑沙河。”全長約27公里,寬15~50米,屬季節性河流。
[1]  富康河,原名阜康河,別名“麩糠河”。位於寒亭區東部,發源於湧泉鄉胡家莊南,穿濰石公路,從東莊鄉獅子行村東入夾溝河,流入昌邑縣豐產河。全長14公里,寬70米,流域面積41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 [1] 
夾溝河,位於寒亭區東南部,起於眉村鄉(坊子區)羅都屯村南,流經朱裏鎮(寒亭區),在昌邑縣入豐產河。1971年進行了全面治理,河長約30公里,寬25~45米,流域面積152平方公里,流量80.6立方米/秒,屬季節性河流。 [1] 
漲沔河,源於坊子區溝西鄉河南頭村南側,北流經清池鎮,自西鮑莊西出境,在濰城區入虞河。全長15公里,河牀寬50~100米,總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境內長8.4公里,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上游建有辛冬、王家油房攔河壩和丁馬小型水庫。相傳,清乾隆、嘉慶年間兩次洪峯,河水暴漲,兩岸漫溢,近村淹沒。曾有“漲沔河小,一淹十八村”之説。漲沔實屬“漲漫”之音訛。 [2] 
白沙河:源於車留莊鄉南店西南,北流經溝西鄉,在山後鄭家北入濰城區,注入虞河。全長12公里,河牀寬10~60米,總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境內長8.2公里,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因連年乾旱,河牀已乾涸。 [2] 
富康河,原名麩糠河。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至此,糧盡草絕。在河邊休息時,突然從上游漂來麥麩和穀糠,故名。後演稱富康河。源於湧泉鄉風埠頂北麓胡家莊南側,從湧泉莊北過濰石公路入寒亭區,在昌邑縣入豐產河。全長14公里,河牀寬10~70米,流域面積41平方公里。境內長4.5公里,流域面積13平方公里。季節性河流。 [2] 
醬溝河,相傳原為一大水溝,長年流水不斷。雨過天晴,時有彩虹映入水中(彩虹俗稱“醬”)故名醬溝河。源於埠頭鄉馬司嶺北麓,北流經坊子鎮,在河西營村西入虞河。 9公里,河牀寬10~50米,流域面積18平方公里。屬雨源型季節性河流。因連年乾旱,上游斷流。下游引入坊子煤礦地下水,可用於灌溉農田和養殖。 [2] 

虞河治理開發

虞河干流治理。1952年5月,自小潘家庵村北至李家埠改道取直,兼築堤防,1955年南張氏至小潘家庵村移堤培堤加固。
虞河水系治理。1971年昌濰地革委協同濰縣、昌邑自虞河河口防潮閘自下而上進行流域規劃治理。工程內容:除新建橋涵30座,擴建7座,改建2座外。除豐產河南段7300米外,還有夾溝河、瀑沙河、富康河、王耨河、芝裴溝、螞蚱壕和濰北農場渠系工程的土方及建橋7座。
虞河排污工程。1976年春,自三娘廟村東北角至杏冢子橋人工開挖了一條河道。引虞河污水入白浪河,解除虞河下游污染。設計土方78.61萬立方米,橋涵砌築混凝土420立方米,砌石402立方米,總工日55.96萬個,投資26.27萬元。由於多種原因,改道河槽底僅開挖2米寬,建三娘廟拱橋一座,只完成工程量11萬立米,工日7萬個,經實踐,排污效果極差。1979年經縣政府批准廢除還耕。
利民河清淤治理工程。按十年一遇防澇標準設計,於1988年春開工清淤,以機械施工為主。歷時1個多月竣工,工程全長21公里,完成土方45萬立方米,工日32萬個,效益面積8萬畝。 [4] 
為興利灌溉,坊子區境各公社(鄉)在虞河和醬溝河建立多處水庫和塘壩。1971年在溝西公社蔣家村西建小(一)型水庫,庫容175萬立方米。同年修建泉河頭小(一)型水庫,庫容110萬立方米;1973年在醬溝河修建西王水庫,庫容30萬立方米;1979年10月在虞河上游范家溝村東築壩建小(一)型水庫,1980年建成3孔泄洪交通橋,並開挖了溢洪道,庫容130萬立方米。1987年12月,在營子建成小(二)型水庫,庫容達90萬立方米;在虞河和醬溝河還建有塘壩多處,西嶺塘壩於1971年建成,投資5.5萬元;高家塘壩建於1981年,投資3萬元;趙家塘壩建於1982年,投資3.5萬元;還建有前張、後張、前寧、豐英、董家、響河子等塘壩。 [5] 

虞河流域概況

坊子區,位於虞河上游、濰坊市區東南部。清末,坊子始有手工業工廠出現。20世紀初,德國人在坊子強行探礦、鑿井、採煤、興修鐵路。後日本、英國侵略者又在坊子開電廠、辦公司、設洋行。日本投降後,在國民黨統治下,工業不僅沒有發展,反而日益凋敝。建國後,人民政府積極恢復生產,發展民族工業,除繼續發展煤炭、紡織、電力、建材、服裝、電器、運輸等也相繼發展起來。坊子白酒獲國家銀質獎和全國首屆博覽會金質獎;荊山窪牌粘土平瓦和煤矸石尾礦渣磚獲國家優質產品證書;年產萬噸的耐火材料,除銷售國內20多個省市外,還遠銷坦桑尼亞、孟加拉國。 [6] 
濰城區,是濰坊的主城區,濰坊市人民政府駐地。清末以來,隨着海禁的開放,膠濟鐵路的建成,濰縣城(濰城區)成為魯東重鎮和物資集散中心。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濰縣闢為商埠,是山東省6大商埠之一,既是傳統的刺繡、首飾、銅器、小農具、土布等產品的貿易市場,又是新興起的豬鬃、髮網、草帽辮、黃煙的外貿集散地。1948年4月濰城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擁有動力機械、紡織、印染、造紙、電子、化工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具有地方特色、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風格獨特,聞名中外。1990年造林1934畝,林業部授予“平原綠化達標縣”稱號。 [7] 
寒亭區,位於虞河下游地區、濰坊市區東北部。建國前,寒亭的農業由於長期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生產條件落後,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建國後,隨着生產關係和經濟體制的變革,進行了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先後對濰河、白浪河、虞河的幹流和支流進行了治理,至1990年,建成機井7493眼,開發了萬畝以上的灌區1處,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7.21萬畝,建成旱澇保收田39.71萬畝。林牧、漁業也有較大發展。寒亭為全省繁殖“渤海馬”的基地之一。家畜存養量較高。漁業也是其主要產業。水產品生產採取海水、淡水養殖並舉,捕撈養殖結合,育苗、養殖、儲藏、銷售系列生產。工業有機械製造、化工、紡織、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工礦企業。獲省優的工業產品有豬鬃、皮棉、電線、亞麻混紡紗和洗精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畫、風箏、布玩具等工藝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 [8] 
昌邑市,虞河中游流域大部在此,位於濰坊市東北部。是山東省著名的“僑鄉”之一。經濟以農業、漁業為主,產業結構以紡織業為骨幹,有機械、化工、造紙、塑料、食品、建材、工藝美術等十幾個門類的地方工業體系。 [9] 
參考資料
  • 1.    寒亭區志(1840-1988)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水文 第二節 河流
  • 2.    坊子區志 第一卷 地理   第五類 水文
  • 3.    昌邑縣誌 第三篇 自然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三節 水災
  • 4.    寒亭區志(1840-1988) 第六編 水利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四節 虞河
  • 5.    坊子區志  第二卷 經濟   第五類水利    第一輯 水利工程
  • 6.    濰坊市志(1840—1990) 地理志 第一卷 行政建置  第三類 區、縣(市)概況   第二輯 坊子區概況
  • 7.    濰坊市志(1840—1990) 地理志 第一卷 行政建置  第三類 區、縣(市)概況   第一輯 濰城區概況
  • 8.    濰坊市志(1840—1990) 地理志 第一卷 行政建置  第三類 區、縣(市)概況   第三輯 寒亭區概況
  • 9.    濰坊市志(1840—1990) 地理志 第一卷 行政建置  第三類 區、縣(市)概況   第十輯 昌邑縣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