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坂古鹽道

鎖定
虞坂古鹽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北20公里的中條山北麓,全長約8公里,路面現存2~4米寬。 [2]  [8] 
虞坂古鹽道始鑿於西周初期,明正德八年(1513年)御史張士隆曾對青石槽路段進行過擴鑿。廢棄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這條與河東鹽的關係密不可分的運鹽古道,對研究西周至明朝時期的鹽業發展歷史和久遠文化有着重大的價值和意義。 [2] 
2004年6月,虞坂古鹽道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虞坂古鹽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虞坂古鹽道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北20公里的中條山北麓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    代
西周、明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046-1-046

虞坂古鹽道歷史沿革

虞坂古鹽道 虞坂古鹽道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版《平陸縣誌》載:“虞坂,一名鹽坂,在縣東北七十里,《戰國策》伯樂遇騏驥困鹽車處。該鹽道開鑿於西周初年,明正德八年(1513年)曾對青石槽路段進行過擴鑿”。 [2]  [8]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鹽池,繞開險峻難行的虞坂鹽道,重新修築了一條公路。古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5] 
20世紀50年代初廢棄。 [2]  [8] 

虞坂古鹽道遺址特點

綜述
虞坂古鹽道 虞坂古鹽道
虞坂古鹽道依山開鑿,一面靠崖(內),一面臨溝(外),蜿蜒崎嶇,工程險峻,是歷史上河東鹽池自開發以來往秦、豫運銷的主要通道。全長8公里左右,沿途文化遺蹟多處,內涵豐富。 [2] 
青石槽
青石槽 青石槽
虞坂古鹽道路旁有一斷石上書“青石槽”,青石槽也是虞坂古鹽道的俗稱,整段路很是狹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山,路是從堅硬的山石中深挖開鑿出來的,青石上的道道鑿痕十分清晰。 [6-7] 
平頭鋪
平頭鋪村,鹽車一路顛簸,到平頭鋪則漸漸進入平地,鹽運人員把鹽車上的鹽重新分裝,人和牲口也在此喘息打尖。古鹽道口的平坦之地就是以前的驛站“平頭鋪”。古時鹽袋50斤為一頭,一頭牲口可馱300斤,運鹽工和牲口一路顛簸到此處慢慢進入平地,終於可以休整,牲口也可以多馱點,四頭牲口換三頭,故稱“平頭”。 [6] 
牙槽口
虞坂古鹽道一路上坑坑窪窪,其中最難走的一段叫“牙槽口”,也稱“猴兒牙槽口”,形容路上的立石猶如猴子鋒利的牙齒。這些尖尖的石頭混亂地豎直排列着,馱着鹽的馬匹走在路上,常會被尖利的石塊戳破蹄,馬匹兩腿一軟前傾撲地,馬頭便磕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2004年,考古學家從此處清理出了很多馬牙。 [6]  [8] 
“古鎖陽關”門洞
“古鎖陽關”門洞 “古鎖陽關”門洞
“古鎖陽關”,意為鎖住陽關大道。此處地勢險要,一面是萬丈懸崖,一面是山峯突兀。這座山崖上的雄關,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南大門,也是晉虞兩國的分界線。此關是晉國通往虢國的必經之路。 [6]  [8] 
兒女窩
兒女窩,行人可在此祈禱求子。天子牀是一塊平整的大青石,相傳當年天子巡遊時,在此歇息過。劉娘泉,相傳一位姓劉的皇后在旱年為當地百姓祈得一股清泉。 [6]  [8] 

虞坂古鹽道歷史文化

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
伯樂就是在虞坂古鹽道上,慧眼識得千里馬的。當年,伯樂到處物色千里馬,無功而返。後來,他想到虞坂交通要道每天拉鹽車的牛馬很多,便來到了這裏,終與千里馬相識。在離虞坂古鹽道不遠處還有兩孔窯洞,名為“伯樂仙府”,傳説伯樂當年在此居住過。20世紀90年代,有關部門對舊窯洞進行了加固修建。
當地人將伯樂、馬、虞坂古鹽道並稱為“伯樂三仙”。 [3]  [5]  [7] 

虞坂古鹽道文物遺存

古鎖陽關
“古鎖陽關”門洞上方刻着“古鎖陽關”四個大字,洞旁雕刻着一副對聯曰:“矗矗樹屏藩南頂天柱;亭亭羅保障北護虞州。”北洞旁邊刻着8個字:“虞晉分野,平安通衢”。 [8] 

虞坂古鹽道研究價值

虞坂古鹽道沿途文化遺蹟多處,內涵豐富、底藴深厚,是探索河東鹽池開發史、本地區的古代交通史和解鹽或潞鹽運銷史的重要遺蹟,同時對研究古虞地方史和開發鹽道旅遊業具有重要價值。 [2] 

虞坂古鹽道保護措施

2004年6月,虞坂古鹽道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虞坂古鹽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虞坂古鹽道旅遊信息

虞坂古鹽道地理位置

虞坂古鹽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北20公里的中條山北麓。

虞坂古鹽道交通信息

自駕:自平陸縣人民醫院開車前往虞坂古鹽道,路程約25.1千米,用時約3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