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國躍

鎖定
虞國躍,博士,研究員,研究瓢蟲鞘翅目昆蟲分類及其利用。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北京昆蟲學會副理事長。1996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1997年入選“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2002年獲北京市“五四”獎章。 [1] 
中文名
虞國躍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浙江林學院森林保護專業
性    別

虞國躍個人簡介

虞國躍畢業於浙江林學院森林保護專業,留校任教四年後,1987年考入華南農業大學,主修昆蟲學,導師龐雄飛院士。1992年虞國躍博士被分配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環保研究所工作,針對天敵昆蟲的分類及其利用方面的課題開始了全面系統的研究。1996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完成了“非滯育性瓢蟲防治温室害蟲的理論和實踐”項目的研究。
他發現,北方保護蔬菜面積越來越大,蚜蟲等危害加劇。但秋冬季節,像異色瓢蟲這樣的天敵已進入滯育狀態,即不產卵,偶爾取食,食量很小。通過研究,他發現在異色瓢蟲的敏感期,給予適宜的光照和食物,瓢蟲便不會進入滯育狀態,可持續捕食蚜蟲併產卵繁殖。他的發現在利用蚜蟲和培養液飼養異色瓢蟲的技術和方法上具有創新性。

虞國躍主要成果

通過十多年的辛勤工作,虞國躍研究員在天敵昆蟲瓢蟲科及方頭甲科昆蟲的分類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2002年已發表5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26篇用英文撰寫,其中數篇多次被SCI引用並收錄。共發表鞘翅目昆蟲新種101種,曾多次受邀到海外進行學術交流。
他對我國許多地區做過瓢蟲區系的深入研究工作,特別是對台灣瓢蟲的研究。他在未到過台灣的情況下,從國外借閲台灣產的瓢蟲標本,詳細研究台灣的瓢蟲,並於1999年在台灣出版了《台灣瓢蟲彩色圖鑑》一書。次年,應邀赴台灣作了為期三個月的學術研究。他對鐵杉球蚜捕食性瓢蟲的研究同樣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採集到的54種瓢蟲中,25種是科學上新發現的物種,其中3種小毛瓢蟲已越洋輸入美國,用於當地鐵杉球蚜的生物防治。他提出的有關鐵杉球蚜生物防治的建議,被美國同行所接受,並付諸實施。
虞國躍研究員作為昆蟲專家,針對天敵昆蟲的科學利用問題,指出現行的一些不科學的措施,一些見解頗為新穎。他説:“不少害蟲是人為造成的,如在北京地區出現的一些蚜蟲大發生,主要原因就是天敵昆蟲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噴灑的廣譜性化學殺蟲劑,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搭上了其天敵的性命,沒有了天敵,害蟲的繁殖更快;有些本來不是害蟲,由於沒了天敵,數量大增而造成蟲害。”他還特別強調非作物生境和城市中野生雜草的生態作用,即雜草在害蟲的自然控制中和在北方減少揚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些觀點一經提出即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和好評。
虞國躍研究員自2001年擔任所長以來,在主持日常工作和科學研究的同時,積極參與生態科普教育宣傳工作。由於他的材料豐富,用生動優美的圖片來佐證他的想法和觀點,他撰寫的科普宣傳材料和文章圖文並茂、淺顯易懂。
2002年他出版了有二百多張彩色圖片的《瓢蟲、瓢蟲》一書,引導大眾用科學的、生態的、自然的觀點來對待昆蟲(或害蟲)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