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仲文

鎖定
虞仲文(1069年-1123年),字質夫,武州寧遠(今山西武寨)人,唐代虞世南之後裔。中國遼金之際文學家、畫家、官員。 [4] 
虞仲文4歲即能作詩,曾賦《煎餅》,有“魚目蟬聲”之句,被稱為神童。舉進士。歷任太常少卿、中書舍人、樞密直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遼保大二年(1122年),虞仲文擁立耶律淳稱帝,任參知政事,領西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內外諸軍都統,遷知樞密院事 [4] 
遼保大三年(1123年),金人入燕,虞仲文降金,授樞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國公。 [4]  同年五月,虞仲文、曹勇義等四人到廣寧赴任,路經平州,駐守平州的金南京留守張覺叛金投宋,將左企弓、虞仲文等四人拘捕,縊殺於灤河西,時年五十五歲。 [5] 
質夫
所處時代
遼金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武州寧遠
出生日期
1069年
逝世日期
1123年
主要成就
投降金太祖
本    名
虞仲文

虞仲文人物生平

虞仲文少年神童

七歲知作詩,十歲能作文,日記千言,刻苦學問。進士及第,累仕州縣,以清廉能幹著稱。舉賢良方正,對策優等。擢起居郎史館修撰,三遷至太常少卿宰相被貶,只有虞仲文前往餞行。有人誣陷他是同黨,虞仲文於是請求辭官奉養父母。
很久以後,召復前職。宰相推薦他文章與德行第一,權知制誥,除中書舍人。討平白霫,拜樞密直學士,權翰林學士,為翰林院侍講學士 [1] 

虞仲文投降金朝

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 ,金軍攻陷遼都中京(今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寧城縣),天祚帝遷都西京大同。三月,金軍西進,天祚帝自鴛鴦濼逃往陰山。遼秦晉國王耶律淳在燕京(今北京)自立為帝,稱天錫皇帝,改元建福,從此遼分裂為東西二國。天祚帝仍以西京大同為行都。耶律淳以虞仲文為參知政事,領西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內外諸軍都統。
同年六月,耶律淳死,德妃蕭普賢女稱制,立天祚帝次子、秦王耶律定為帝,德妃為皇太后。十二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率軍攻破居庸關,德妃於古北口遁走,逃奔天德軍,見天祚帝。遼都監高六等送書給金太祖,暗中投敵叛變。完顏阿骨打攻至燕京城下,虞仲文等人仍然不知。金太祖駐蹕燕京城南,遼知樞密院左企弓、虞仲文等奉表投降。金太祖讓其皆復舊職,虞仲文為樞密使侍中、秦國公。 [1]  [3] 

虞仲文死後追贈

金置樞密院廣寧府(今遼寧北鎮)。金太祖天輔七年(1123年)五月,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四人到廣寧赴任,路經平州(今河北盧龍),駐守平州的金南京留守張覺叛金投宋,將左企弓、虞仲文等四人拘捕,縊殺於灤河西,時年五十五歲,諡文正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贈兼中書令
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改贈特進、濮國公。 [1]  [3] 

虞仲文個人作品

虞仲文文學

虞質夫四歲時作《雪花》詩:“瓊英玉蕊,片片落前池。問着花來處,東君也不知。”當時被稱為神童。 [2] 

虞仲文書畫

夏文彥圖繪寶鑑》卷四載:“虞仲文,字質夫,武州定[寧]遠人。善畫人馬、墨竹,學文湖州文同)。官至平章,封秦國公。” [3] 

虞仲文人物評價

金史》: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四子者,皆有才識之士,其事遼主數有論建。及其受爵僭位,委質二君,隕身逆黨,三者胥失之,哀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