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世南故居

鎖定
虞世南故居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鳴鶴解家自然村北定水寺,距越國公袁韶墓約350米,東臨裏杜湖,西依青龍山,北鄰白虎山,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中文名
虞世南故居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鳴鶴解家自然村北定水寺

虞世南故居虞世南故里

初唐名臣、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虞世南系慈溪鳴鶴人。其故宅位於鳴鶴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國公袁韶墓約350米,東臨裏杜湖,西依青龍山,北鄰白虎山,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虞世南故居 虞世南故居
貞觀年間,虞世南為官長安,逝後詔陪葬昭陵,子孫皆遷居長安,故宅遂改為寺院,定名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遺像、唐代人謄寫的《大藏經》及顏真卿提筆的碑石等物。歲久寺壞,宋嘉熙年間由袁韶出資修繕。寺前有一井泉瀠洄氾濫,袁韶夫人見之將金釵投入,井泉遂波平湧止,於是更名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來複禪師主持重建,時賢朝貴、逸士高人皆來此聚會,寺院稱盛一時。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曾遭倭焚,後又重建,“文革”期間被拆毀。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根據大量文獻資料,查證定水寺確係虞世南故里。1986年8月慈溪縣人民政府公佈虞世南故里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1] 

虞世南故居人物生平

生於南朝陳永定二年(558年),祖父虞檢、父虞荔均享有盛名,叔父虞寄為陳中書侍郎,寄無子,以世南繼後,故又名伯施。虞世南少時曾與兄世基同受教於吳郡文學家顧野王,後又向當時著名的大學者徐陵學習文章法度。陳文帝知其博學多才,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隋滅陳,與兄世基同入長安,名重當時,被秦王李世民引為秦府參軍,後任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唐太宗即位時,世南已年近七十,多次請求告老未果,貞觀七年轉秘書監,賜永興縣子,故亦有虞永興、永興公、虞少監之稱。
虞世南敢於面諫,又善於因勢利導,深得唐太宗器重,太宗嘗謂侍臣曰:“羣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並稱贊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譽其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貞觀十二年(638年),授銀青光祿大夫,同年五月卒,終年81歲,諡文懿。
虞世南一生著作等身,其中有文集30卷、《虞秘監集》4卷、《北堂書鈔》160卷,可惜大部分已經散失。虞世南精於書法,早年蒙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禪師傳授,既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筆法,又自出機杼,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家”。其書體外柔內剛,風神瀟灑,內涵筋骨,藏鋒掩芒,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保存至今的虞世南書法真跡為數不多,流傳的《孔子廟堂碑》、《汝南公主墓誌》、《破邪論》、《昭仁寺碑》等碑帖為後世宗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