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虛擬偶像

(以特定目的打造本身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偶像)

鎖定
虛擬偶像,是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因特網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如歌手活動,以商業、文化等具體需求製作培養,但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虛擬偶像進行的偶像活動在實現本身設定目標的同時,不僅可以通過專輯、MV寫真集進行偶像活動,還可以汲取粉絲的同人二次創作來豐富自己的內涵,因此與粉絲間的隔閡也小得多。
中文名
虛擬偶像
外文名
Virtual idol
類    型
偶像
發明時間
1990年

虛擬偶像簡介

“虛擬偶像”一詞在1990年代由日本人發明,但在之前已有了符合類似概念的角色。《超時空要塞》的林明美是這一時期代表性的虛擬偶像:以其名義將劇中插曲按照偶像專輯發售,並進入了Oricoon榜單。一般稱呼這些誕生於概念之前的形象為“元祖虛擬偶像”。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虛擬偶像不斷進化為各種形式,交互性也越來越強,定義也在不斷地更新:從基於3DCG的虛擬偶像、基於網絡活動的虛擬偶像、基於遊戲的虛擬偶像,一直到基於音樂製作軟件的偶像。初音未來作為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在多國舉辦了演唱會。
其中,技術進步是虛擬偶像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推力,如3D建模技術、聲庫技術、全息成像技術,這些都為構建虛擬偶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此外,二次元文化的發展也為虛擬偶像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有媒體認為,虛擬偶像之所受歡迎,是因為TA們不會人設崩塌,不會有緋聞,滿足了人們的完美主義情結。
該詞彙最初出現人們視野時,是用於代指全部的美少女角色形象。這個定義與上述定義不同源,並逐漸被上述定義取代。不過仍然可以在部分情形下看到,比如萌網站類型虛擬網絡偶像中的“虛擬”即取自該意義。基於聲優進行展開的偶像角色企劃,雖然角色本身為虛擬形象,但由於為其配音的聲優成為了其重要的互動媒介,而被質疑是否可算作虛擬偶像。無論爭議結果如何,現今這些形式往往會使用聲優偶像或其他詞彙進行描述,而非虛擬偶像一詞。包括歷史上一度劃為虛擬偶像的偶像大師系列,以及後起之秀LoveLive!企劃等等。

虛擬偶像爭議

虛擬偶像醜聞
虛擬偶像因為本身是由創作而來,非創造者有意為之,其本身的設定不會產生緋聞。然而,二次創作中仍然可能產生與醜聞所關聯的設定。若這些設定引發了失控的二次創作或網絡迷因,則可能影響到該角色本身的對外形象。
另外,與角色關聯的創作者本身若引發醜聞,這些醜聞也可能使得角色形象風評下降。
警惕“飯圈文化”席捲“虛擬偶像”
2022年5月,虛擬偶像團體A-SOUL成員珈樂官宣休眠,在其粉絲圈掀起不小的波瀾。因為無法接受官方宣稱的珈樂“因身體及學業的原因”而進入“直播休眠”的理由,一些狂熱粉絲以職場霸凌、薪資分配過低等問題為由,質問運營平台。 [4] 
2022年5月17日,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人社局在對該事件調查核實後稱,未發現剋扣工資和強迫簽訂勞動合同情況。至此,這場因虛擬偶像休眠引發的爭議,終於回到了法律的框架內。 [4] 
每個人的熱愛都值得尊重,無論他熱愛的是真人偶像,還是虛擬偶像。但這並不是一些狂熱粉絲不理性的藉口。為虛擬偶像狂熱,也不可脱離現實規則。 [4] 

虛擬偶像代表偶像

林明美超時空要塞女主角之一,是元祖虛擬偶像的代表)
藤崎詩織心跳回憶的女主角之一,是虛擬偶像時代的早期代表)
偶像大師系列登場角色(Niconico時期的虛擬偶像代表)
初音未來等基於VOCALOIDUTAU聲源庫的角色形象(歌聲合成軟件虛擬偶像時代)
初音未來 [1] 
2008年8月24日獲得以科幻小説為中心的星雲獎中的自由部門獎,9月24日又獲得動畫神户獎(アニメーション神戸賞)中的網絡部門獎項,10月8日獲得日本工業設計推廣組織(JIDPO)的優良設計獎之一。iShare在10月6日至7日的問卷調查中,有540名回答者中有超過6成認識初音未來。日本政府內閣府的對海外宣傳雜誌《Highlighting JAPAN》亦曾以“虛擬偶像(Virtual Idol)”為題介紹初音未來。初音未來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技術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中國視頻直播行業收入達到1082億人民幣,全國有3.9億人在關注虛擬偶像,其中最大的二次元活動社區B站月活用户達1140萬,虛擬主播佔直播營收40%。同期,B站、虎牙等大型直播平台也都開啓了線上、線下虛擬主播 [2]  活動。同期遊戲市場規模達到2300億,其中與數字人相關度較大的RPG類遊戲約佔30%的份額。
世優科技創始人紀智輝表示:以前的虛擬數字人主要為傳統CG人工製作,通過後期離線渲染的方式實現。並非實時數字人,不能實時被驅動或者實時進行虛擬拍攝。現世優科技通過實時數字人技術將虛擬IP復活後,可以將虛擬數字人的應用場景和真人一樣使用,跳出屏幕,在直播/短視頻/教育/品牌營銷/影視動畫教育等領域進行多元化應用。

虛擬偶像市場規模

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市場規模超645.6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3334.7億元,產業發展十分迅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