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虐龍

鎖定
是發現於北美洲的大型暴龍類。該屬下只有一種,希氏虐龍。其化石發現於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生存年代為晚白堊世。成年虐龍的體型約為8-9米,體重2.5-3.3噸。
中文名
虐龍
拉丁名
Bistahieversor [4] 
模式種
希氏虐龍(Bistahieversor sealeyi
分類位置
獸腳類,暴龍超科
產    地
美國,新墨西哥州
時    代
晚白堊世,坎潘期,距今約7550萬年至7450萬年
地    層
科特蘭組(Kirtland Formation)和弗魯特蘭組(Fruitland Formation)
命名人
托馬斯.卡爾與托馬斯.威廉姆森(Carr & Williamson)

虐龍命名由來

虐龍屬名中的“eversor”的意思是破壞者,“Bistahi”指的是發現地。種名則是以正型標本的發現者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PaulSealey命名。

虐龍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虐龍具有以下自近裔特徵組合:前頜骨的齶骨突具有分叉的結構。鼻骨的後端具有多餘的額骨突。鼻骨後端內側的額骨突為矛尖形。淚骨的前突具有發達的氣腔化構造。顱頂具有高聳的矢狀脊。上顳孔延伸到鱗骨的外側面。前額骨非常短。顎骨具有單一的用於與內部氣腔化構造相連通的開孔。隅骨的內側面有一個脊用於與上隅骨相關節。隅骨和前關節骨在下頜的後腹側緣形成了一個腹外側鈎狀突。舌下頜孔的腹緣有一個發達的脊。
虐龍目前有四件標本被正式發表。
正型標本:NMMNH P-27469一件關聯的完整度較高的頭骨,屬於一個成年個體。
歸入標本:NMMNH P-25049一件不完整的頭骨,屬於一個幼年個體。
歸入標本:NMMNH P-32824淚骨前突。
歸入標本:OMNH 10131部分保存的頭骨,屬於一隻成年個體。 [1] 

虐龍系統發育位置

洛温等人2013年的系統發育分析認為虐龍屬於暴龍亞科。布魯薩特等人2016年的系統發育分析認為虐龍的系統發育位置較洛温等人的結果更為原始,與暴龍亞科和艾伯塔龍亞科構成的單系擁有很近的親緣關係。 [2-3] 
虐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虐龍的系統發育位置
參考資料
  • 1.    Carr T D, Williamson T E. Bistahieversor sealeyi, gen. et sp. nov., a new tyrannosauroid from New Mexico and the origin of deep snouts in Tyrannosauroidea[J].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0, 30(1): 1-16.
  • 2.    Brusatte S L, Carr T D. The phylogeny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yrannosauroid dinosaur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 1-8.
  • 3.    Loewen M A, Irmis R B, Sertich J J W, et al. Tyrant dinosaur evolution tracks the rise and fall of Late Cretaceous oceans[J]. PloS one, 2013, 8(11): e79420.
  • 4.    Bistahieversor  .Deep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