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虎頭梁文化

鎖定
虎頭梁文化乃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1972年發現於河北省陽原縣虎頭梁。根據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如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納瑪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普氏野馬(Equus przewalskii)、普氏羚羊(Gazella przewalskii)、擬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oides)等判斷,遺址的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晚期。虎頭梁石器多以石英岩為原料製成,亦有用燧石及流紋岩製成者。
中文名
虎頭梁文化
意    義
中國晚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地    區
河北省陽原縣虎頭梁
發現時間
1972年

目錄

虎頭梁文化釋文

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1972年發現於河北省陽原縣虎頭梁。根據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如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納瑪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普氏野馬(Equus przewalskii)、普氏羚羊(Gazella przewalskii)、擬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oides)等判斷,遺址的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晚期。虎頭梁石器多以石英岩為原料製成,亦有用燧石及流紋岩製成者。石器類型較多。楔狀石核及尖狀器為虎頭梁石器中具代表性器物,在個別尖狀器的一面可見磨過的痕跡。此外,尚有刮削器、雕刻器及穿孔貝殼、鴕鳥蛋皮扁珠、鳥骨扁珠、鑽孔石珠等裝飾品。遺址中有燒火、燒骨、燒蛋皮、爐灶坑及赤鐵礦碎塊等。虎頭梁石器加工技術先進,加工細緻,類型多而穩定。虎頭梁文化與峙峪文化在文化發展上有一定的聯繫。按文化發展,虎頭梁文化約比山頂洞文化稍晚,距今不足2萬年 [1] 

虎頭梁文化挖掘

發現於河北陽原縣虎頭梁周圍方圓十公里的區域內,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較晚階段。該文化的石器以小石器為主,與峙峪文化相同。其代表器物楔狀石核,即是峙峪文化中的扇形石核,其他類型的石器亦見於峙峪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發現了較多的裝飾品,有穿孔的貝殼,有鴕鳥蛋殼製成的扁珠,孔徑僅2毫米,尚留佩戴痕跡。另有用鳥骨管磨製而成的扁珠以及磨製的鑽孔石珠。這一文化由峙峪文化發展而來,又高於峙峪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