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虎門之戰

鎖定
鴉片戰爭中的戰鬥之一。1841 年(道光二十一年)2 月英國艦隊向廣東虎門進逼。清軍提督關天培向總督琦善請求增兵,琦善不允。23 日英艦向虎門一帶進攻。關天培率領所屬部隊固守橫擋、永安、靖遠、鎮遠各炮台。25 日英軍從橫擋登陸,次日攻破各炮台,關天培在靖遠炮台率兵抵抗,負傷數十處,仍與英軍搏鬥,英勇戰死。虎門陷落後,英軍侵入珠江。 [1] 
名    稱
虎門之戰
發生時間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1841年2月)
結    果
關天培戰死
主要指揮官
關天培
有關的人物
林則徐
戰役經過
虎門位於珠江入海口,是廣州的門户。戰前,清軍在虎門設有三重防線:虎門口端兩側的沙角炮台、大角炮台為第一重;上橫檔島一線為第二重,東岸建有威遠、靖遠、鎮遠三炮台,西岸建有鞏固炮台,島上建有橫檔、永安兩炮台及沙壘炮台等設施;大虎山炮台為第三重。各炮台共配置大小火炮400門以上,駐紮兵勇1.1萬餘人,江中水道還設置了阻擋敵船的木排鐵鏈,並有水師戰船巡弋,由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指揮,是當時清朝最強固的海防要塞。時虎門口外英軍共有作戰艦船18艘,載炮462門,陸軍約2000人。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月7日,英軍向沙角、大角發動進攻:其右縱隊以戰艦3艘(載炮68門)轟擊沙角炮台正面;另以輪船4艘配以小船運送登陸部隊約1500人在炮台側後的穿鼻灣登陸,搶佔制高點,炮擊清軍,進而包抄炮台後路。守軍腹背受敵,頑強抵抗不支,守將陳連_陣亡,沙角炮台失陷。之後,英軍左縱隊以戰艦4艘(載炮110門)猛烈轟擊大角炮台,守軍炮火不敵,炮台多處被轟塌,英軍乘小船從炮台兩側登岸,攻佔炮台。此外,英艦船還在沙角附近晏臣灣水域擊毀清軍水師船11艘。2月,英軍得知清政府調兵遣將,便決心擴大侵略。23日,英艦船5艘突入威遠、靖遠、鎮遠等炮台側後的水道,擊毀該處清軍防禦設施。次日,英軍發出最後通牒,被關天培拒絕。25日,英軍搶佔未設防的下橫檔島,連夜構築炮兵陣地。26日清晨,下橫檔島英軍炮擊上橫檔島。上午10時,英艦7艘(載炮248門)突入橫檔西側水道,猛攻永安、鞏固兩炮台,守軍不支而退,英輪船、小船乘勢載送部隊登上該島西側,在艦炮的配合下,向東發展進攻。至下午2時,上橫檔島失陷。與此同時,英軍以主力艦2艘(載炮148門)配以輪船、小船進攻東岸威遠、靖遠等炮台。守軍在關天培督率下,英勇還擊,多次擊中英艦。經過長時間的炮戰,清軍炮台失去抵抗能力,關天培戰死。英軍300人登岸,攻佔炮台。下午5時,英軍又攻佔鞏固炮台。大虎山炮台清軍聞訊主動撤離。至此,虎門要塞全部失陷。此戰,英軍船堅炮利,佔火力優勢,戰術使用又較得當,因而取勝。清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仍頑強抵抗,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夏徵農.辭海(歷史分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