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蘿藦

(中藥)

鎖定
蘿藦為夾竹桃科蘿藦屬(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Pergularia japonicaThunb.])的全草或根。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貴州等地。味甘、辛,性平。具有補精益氣、通乳、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損勞傷、陽痿、遺精白帶、乳汁不足、丹毒、瘰癧、疔瘡、蛇蟲咬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夾竹桃科屬
鵝絨藤屬
蘿藦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貴州等地
中文學名
蘿藦
用    量
15-60g
毒    性
無毒
貯    藏
曬乾

蘿藦別名

芄蘭、莞、省瓢、苦丸、白環藤、燻桑、雞腸、頭羊角菜、羊奶科、合缽兒、細絲藤、過路黃、婆婆針扎兒、婆婆針袋兒、羊婆奶、婆婆針線包、奶漿藤、奶漿草、野隔山消、小隔大撬、老婆筋、天鵝絨、小青布、大洋泡奶、刀口藥、千層須

蘿藦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蘿藦性味

甘、辛,平。

蘿藦功效

補精益氣,通乳,解毒。

蘿藦主治

跌損勞傷,陽痿,遺精白帶,乳汁不足,丹毒,瘰癧,疔瘡,蛇蟲咬傷。

蘿藦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蘿藦炮製

一、採集加工
7-8月採收全草,鮮用或曬乾。塊根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蘿藦生理特性

蘿藦,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8m。全株具乳汁;莖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有縱條紋,幼葉密被短柔毛,老時毛漸脱落。葉對生,膜質;葉柄長3-6cm ,先端具叢生腺體;葉片卵狀心形,長5-12cm,寬4-7cm,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葉耳圓,長1-2cm,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10-12寸,在葉背略明顯。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總花梗6-12cm,被短柔毛;花梗長約8mm,被短柔毛;小苞片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花萼裂片披針形,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紅色斑紋,近輻狀;花冠筒短,5裂,裂片兜狀;雄蕊連生成圓錐狀,幷包圍雄蕊在其中,花粉塊下垂;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柱頭延伸成一長喙,先端2裂。果叉生,紡錘形,平滑無毛,長8-9cm,先端漸尖,基部膨大。種子扁平,褐色,有膜質邊,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7-8月,果期9-12月。

蘿藦生長環境

生於林邊荒地、河邊、路旁灌木叢中。

蘿藦鑑別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草質藤本。捲曲成團。根細長,直徑2-3mm,淺黃棕色。莖圓柱形,扭曲,直徑1-3m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具縱紋,節膨大;折斷面髓部常中空,木部發達,可見數個小孔。葉具縱紋,節膨大;折斷面髓部常中空,木部發達,可見數個小孔。葉皺縮,完整葉濕潤展平後葉片呈卵狀心形,長5-12cm,寬4-7cm,背面葉脈明顯,側脈5-7對,氣微,味甘平。
[1-3]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李敏等編著.《野外觀花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年
  • 3.    遠足、謝宇主編.《醫用本草綱目彩色圖鑑》:華齡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