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蘿蔔黑腐病

鎖定
蘿蔔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黃單胞桿菌野油菜致病變種引起的、發生在蘿蔔的病害。蘿蔔葉片和根部均可受害,葉片發病葉緣會出現“V”字形黃褐色病斑,葉脈變黑,葉緣變黃。蘿蔔的肉質根染病,髓部呈黑色幹腐狀,嚴重者可形成空洞,田間多併發軟腐病,最終腐爛。 [1-2] 
蘿蔔黑腐病發生較普遍,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是蘿蔔生產上的常見病害,保護地、露地都可發病,以夏秋高温多雨季發病較重,一般減產在20-50%,發病嚴重的年份減產60%以上。一般高温多雨、連作或早播、灌水過量、地勢低窪、排水不良、肥料少或未腐熟及人為傷口和蟲傷多發病重。 [3-4] 
蘿蔔黑腐病的防治方法有:選用抗病品種;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輪作;種子經55℃温湯浸種後播種;加強蟲害防治,減少傷口;及時清理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在發病初期還可以使用藥劑噴藥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2] 
中文名
蘿蔔黑腐病
外文名
Radish black rot
別    名
黑心、爛心
病    原
野油菜黃單胞桿菌野油菜致病變種
為害作物
蘿蔔
為害部位
葉片、根部

蘿蔔黑腐病病原特徵

蘿蔔黑腐病病原為野油菜黃單胞桿菌野油菜致病變種(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Pammel) Dowson),屬細菌界薄壁菌門。菌體為桿狀,極生單鞭毛,無芽孢,有莢膜,革蘭氏陰性。 [1] 
病菌喜温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病菌生長髮育的温度範圍5-39℃;最適環境温度為25-30℃,相對濕度90%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苗期至採收期。發病潛育期3-7天。 [2] 

蘿蔔黑腐病為害症狀

蘿蔔黑腐病主要危害蘿蔔的葉和根:
  • 葉片染病:發病初始葉緣產生黃色斑,後變“V”字形向內發展葉脈變黑呈網紋狀,逐漸整葉變黃乾枯。發病嚴重時病菌沿葉脈和維管束向短縮莖和根部發展,最後使全株葉片變黃枯死。幼苗期就可開始發病,子葉呈水浸狀,根髓變黑腐爛。 [2] 
  • 根染病:蘿蔔肉質根受侵染後,透過日光可看出暗灰色病變,橫切面看,維管束呈放射線狀變黑褐色,並溢出菌膿。重病株可爛盡肉質根,只留成幹縮的空洞根皮。 [2] 
蘿蔔黑腐病

蘿蔔黑腐病侵染循環

病原菌以帶病種子越冬,或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雨水反濺、灌溉及蟲傷或農事操作是植物病原細菌的傳染途徑,將田間病株殘餘組織內的病菌,傳播至寄主植物上,從葉緣處水孔或葉面傷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並在受害的部位產生菌膿,進行多次再侵染。播種帶菌種子,種子發芽後直接侵入子葉,產生病斑,引起幼苗發病。 [2] 

蘿蔔黑腐病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蘿蔔黑腐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4-11月。年度間春、夏、秋季温度偏高、多雨、結露時間長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有機肥不足、播種過早、病蟲害嚴重,均易誘發蘿蔔黑腐病發生。 [2] 

蘿蔔黑腐病防治方法

蘿蔔黑腐病農業防治

  • 留種:從無病留種株上採收種子,選用無病種子。 [2] 
  • 茬口輪作:重發病田塊,提倡與非十字花科蔬菜2年以上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2] 
  • 加強栽培管理:採取深溝高畦短畦栽培,適時播種,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肥水做到小水勤澆,減少病菌隨水傳播的機會,施足底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 
  • 清潔田園: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株殘體,並攜出田外深埋或燒燬,可減輕發病,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2] 
  • 蟲害防治:及時防治傳病害蟲,減少害蟲危害所造成的傷口;田間操作防止人為的機械損傷給病菌的入侵創造機會。 [2] 

蘿蔔黑腐病化學防治

  • 種子消毒:引進商品種子,在播前要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拌種後播種,使用劑量為幹種子重量的3-4‰,或用50℃温湯浸種20分鐘後,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晾乾後催芽播種。 [2] 
  •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綠色防治用藥:可選20%噻菌銅懸浮劑(龍克菌)400-500倍液(每畝用量200-250克);72%新植黴素粉劑3000-4000倍液(每畝用量25-30克);72%農用硫酸鏈黴素水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每畝用量25-30克)等噴霧。常規防治用藥: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霜危、普力克)600-800倍液(每畝用量120-150克);53.8%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可殺得20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克)等噴霧。 [2] 
參考資料
  • 1.    甘彩霞, 崔磊, 於校青等. 蘿蔔黑腐病、黑斑病和根腫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J]. 長江蔬菜, 2018, (23):47-49.
  • 2.    李惠明等.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136-137
  • 3.    孫穎,王向陽.植物保護技術手冊.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2017.05:167
  • 4.    呂國強.蔬菜主要病蟲害識別與防治彩色圖譜.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