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蘿蔔巖自然保護區

鎖定
蘿蔔巖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中部沙縣、明溪2個縣交界處,地處武夷山東側支脈。生物地理分區屬2.1.2和1(1)4A(2)。面積333公頃。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17°34’,北緯26°26’。
中文名
蘿蔔巖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中部沙縣、明溪2個縣交界處 [1] 
佔地面積
333 公頃
著名景點
閩楠屬樟科植物

蘿蔔巖自然保護區自然概況

保護區主山脊呈東西走向,山勢陡峻.佑溪從中得清流過,形成蘿十巖、馬頭巖、紅血坑、紫竹洲4個部分。

蘿蔔巖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物
保護區植物有55科、101、194種,其中喬木約90種、灌木50多種、藤本30多種。其中以閩楠為主的林分有20多公頃,面積雖不算大,但仍為福建省成全國罕見的比較集中成片的珍貴樹種林分,最大的‘楠木王”高27米,肋擇達76釐米。林分層次結構明顯的主林層,主要有米棕、青岡棟、青鈎拷、紅傷、泡花柏、木荷等,亞林層土要有紫稜、硬殼掛、狼 歡喜、薯豆、黃榿等;攆木層有黃瑞木、絨楠、山礬、老鼠刺、杜莖山等,草本層主要有紫金牛、狗脊、山姜、認商卷相等,藤本植物有龍鬚藤、瓜糜木.羊角藤等。植物區系分區屈1E14。保護區可作為閩楠的種源區和原地保護點。
閩楠屬樟科植物
閩楠屬樟科植物,是世界上珍貴樹種,楠古稱楠。奇香不衰,韌質難朽,有“木中金子”之稱。楠木樹高20一30米,直徑可達1.5米,樹幹通直,木材呈談黃色,氣味芬芳,紋理美觀、細緻,不易變形和開裂,是製作高級傢俱、建築、造船和國防建設的特等用材。保護區閩楠林以中、幼林為主,為今後開展閩楠的研究和提供種源,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經濟價值。

蘿蔔巖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

保護區是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1983年3月批准建立的。
機構與編制 保護區成立了蘿蔔巖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隸屬三明市林委領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