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蘿蔔地種蠅

鎖定
蘿蔔地種蠅,為雙翅目花蠅科。中國內分佈廣泛,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至河南鄭州、陝西渭河以北。主要為害油菜、白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是秋白菜主要害蟲。蠅蛆蛀食菜株根部及周圍菜幫,受害株在強日照下,老葉呈萎垂狀。受害輕的菜株發育不良,呈畸形或外幫脱落,產量降低,品質變劣,不耐貯藏;受害重的,蠅蛆蛀入菜心,不堪食用,甚至因根部完全被蛀而枯死。此外,蛆害造成的大量傷口,導致軟腐病的侵染與流行。蠅蛆蛀食蘿蔔及甘藍根部也同樣引起腐爛。
別    名
蘿蔔種蠅
蘿蔔蠅
白菜蠅
根蛆
地蛆,屬於雙翅目,花蠅科
中文學名
蘿蔔地種蠅
拉丁學名
Delia floralis Fallen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亞    目
環裂亞目
花蠅科
地種蠅屬
蘿蔔地種蠅
分佈區域
黑龍江、新疆,河南、陝西

蘿蔔地種蠅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體長6MM~7。5MM,灰黃褐色,背面無斑紋,兩複眼間距較寬,約為頭寬的1/3;雄成蟲略小於雌蟲,體暗褐色,胸部背面有3條明顯的黑色縱紋,腹部部背中內有1條黑色縱紋,各腹節間均為黑色橫紋,兩 複眼比較接近。兩複眼比較接近。兩眼間最狹部分為中單眼寬度的2倍或更大。雌、雄前翅基背毛幾乎和背中毛等長。
蘿蔔地種蠅 蘿蔔地種蠅
長約1MM,乳白色,長橢圓形稍彎曲,彎內有縱凹陷,表面具網狀紋。
幼蟲
蛆型,老熟時體長約7MM,乳白色,頭退化,僅具1對黑色口鈎,腹末端截面上具1對橢圓形紅色氣門和6對肉質突起,其中第5對大且兩分叉。
體長約6MM,橢圓形,紅褐色或黃褐色圍 蛹,腹末端可見6對突起。

蘿蔔地種蠅蟲害規律

蘿蔔地種蠅在各地均是1年發生1代,以蛹在土中滯育越冬。成蟲盛發期在黑龍江的佳木斯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遼寧錦州為9月上旬,在山西晉城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新疆烏魯木齊7月下旬末(日平均氣温27 ℃左右)成蟲開始羽化,8月下旬為盛期,9月中旬為末期。9月上旬是產卵盛期,幼蟲為害盛期在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中旬。10月下旬為化蛹盛期,並以蛹在土中越冬。哈爾濱地區成蟲8月上旬開始羽化,盛發期在8月中、下旬,8月中旬為成蟲產卵高峯期,8月下旬是卵孵化盛期,老熟幼蟲9月入土,在6~15 cm深處化蛹、越冬。

蘿蔔地種蠅防治方法

防治灰地種蠅和葱地種蠅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防治蘿蔔地種蠅和毛尾地種蠅化學防治為主。

蘿蔔地種蠅農業防治

(1) 提早翻耕土地。春耕應在土地開凍後及時進行。
(2) 精選蒜種、韭根或種子催芽處理。選用無蟲韭根,選用飽滿無黴無破傷的蒜瓣做種,並剝皮栽植,以縮短爛母子時間。瓜類、豆類在播種前要進行催芽處理。
(3) 合理施肥。禁止使用生糞做肥料,施用腐熟的糞肥和餅肥,施肥時做到均勻、深施,最好做底肥,且種、肥隔離。或施肥後立即覆土,或在施入的糞肥中拌入一定量的具有觸殺和燻蒸作用的殺蟲劑作成毒糞。作物生長期內不追施稀糞。
(4) 科學灌水。澆水播種時覆土要細緻,不使濕土外露。在葱、蒜爛母子時大水勤澆,縮短爛母子時間。發現葱地種蠅幼蟲為害時,及時進行大水漫灌數次,可有效控制蛆害。
(5) 清潔田園。葱、蒜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落葉,特別是腐爛的莖、葉。

蘿蔔地種蠅誘殺成蟲

用傷殘蒜瓣250 g,加1:10晶體敵百蟲稀釋液1kg配成誘液,置於田間誘集葱地種蠅成蟲。

蘿蔔地種蠅化學防治

(1) 土壤處理。在地蛆重發區,作物播種或定植前,可用3%米樂爾顆粒劑或5%益舒寶(丙線磷)顆粒劑30 kg/hm2,5%西維因甲萘威)粉劑22.5~37.5 kg/hm2,40%甲基異柳磷乳油2.25 L/hm2,50%辛硫磷乳油3 L/hm2,拌300~375 kg細土撒施播種溝(穴)內,然後播種或毒土蓋種。
(2) 噴霧防治常用藥劑有:1.8%阿維菌素乳油、21%增效氰·馬乳油、5%高效滅百可(順式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氟蟲脲乳油、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50%地蛆靈乳油、10%溴·馬乳油2 000倍液,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