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蘺,漢語二級字 [3]  ,讀作蘺(lí),紅藻的一種,生長在海灣淺水中,可用來製造瓊脂,也叫“龍鬚菜”;還有一種説法是古書上説的一種香草。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AYBC
倉    頡
TYUB
筆畫數
13
筆順編號
1224134522554
部外筆畫
部外筆畫
四角號碼
442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4E0

現代釋義

(江蘺〕a.紅藻的一種,生長在海灣淺水中,可用來製造瓊脂,也叫“龍鬚菜”;b.古書上説的一種香草。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呂支切《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説文》江蘺蘼蕪。《爾雅注》楚謂之蘺,晉謂之䖀,齊謂之茝。《司馬相如·上林賦》被以江蘺。
《淮南子·秦族訓》蘺先稻熟,而農夫薅之者,不以小利害大獲。《注》蘺,水稗也。
藩蘺。《前漢·陳涉項籍傳贊》築長城而守藩蘺。
《唐韻古音》音羅。《離騷》又況揭車與江蘺。葉上華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