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隸屬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莊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鎮、蘭陵鎮、長城鎮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棗莊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莊區相依。
[18]
行政區域總面積1724平方千米。
[19]
截至2021年,蘭陵縣常住人口為145.9萬。
[17]
- 中文名
- 蘭陵縣
- 外文名
- Lanling County
- 別 名
- 蒼山縣
- 行政區劃代碼
- 371324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山東省臨沂市
- 地理位置
- 山東省南部
- 面 積
- 1724 km²
- 下轄地區
- 2個街道、14個鎮、1鄉
- 政府駐地
- 蘭陵路東段
- 電話區號
- 0539
- 郵政編碼
- 277700
- 氣候條件
- 暖温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
- 人口數量
- 145.9萬 人(2021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
-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蘭陵古鎮
文峯山 - 火車站
- 蘭陵北站
- 車牌代碼
- 魯Q
蘭陵縣歷史沿革
編輯公元前487年,蘭陵為吳國屬地。
公元前468年,蘭陵為越國屬地。
公元前261年,楚國佔領蘭陵,置蘭陵縣。直至公元前221年,縣境分屬蘭陵、襄賁2縣。
秦統一後,縣境分屬東海郡之繒、蘭陵、襄賁3縣。
三國時,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繒3縣。
隋時,分屬臨沂縣、蘭陵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協商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在車輞召開會議進行改組,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合辦事處。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莊塢成立。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28日,臨郯費嶧四縣邊聯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萬村召開,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政府,簡稱“邊聯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中共魯南區委決定建立蘭陵辦事處。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改稱蘭陵縣。同年春,邊聯縣改稱趙鎛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蘭陵縣撤銷,其部分轄區歸屬趙鎛縣。同年底,蒼山縣境只趙鎛縣1個建制。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蘭陵縣。
1953年,撤銷蘭陵縣,其轄區部分併入蒼山縣。
2013年12月27日,國務院予以批准。
蘭陵縣行政區劃
編輯蘭陵縣區劃沿革
2001年1月5日,蒼山縣由14個鎮、14個鄉調整為14個鎮、7個鄉。
2011年11月,撤銷二廟鄉,併入長城鎮;撤銷層山鎮,併入莊塢鎮;撤銷興明鄉,併入向城鎮;撤銷三合鄉,設立蘆柞鎮,並將卞莊街道的前蘆柞東村、前蘆柞西村等22個行政村劃歸蘆柞鎮管轄;撤銷賈莊鄉,設立金嶺鎮,並將卞莊街道的東坊上、西坊上等49個行政村劃歸金嶺鎮管轄。調整後,蒼山縣轄1個街道、15個鎮、1個鄉。
截至2019年10月,蘭陵縣轄卞莊街道、蒼山街道2個街道,大仲村鎮、蘭陵鎮、長城鎮、磨山鎮、神山鎮、車輞鎮、尚巖鎮、向城鎮、新興鎮、南橋鎮、莊塢鎮、魯城鎮、礦坑鎮、蘆柞鎮14個鎮和下村鄉1個鄉。縣政府駐卞莊街道。
[2]
蘭陵縣區劃詳情
卞莊街道 | 蒼山街道 | 大仲村鎮 | 蘭陵鎮 | 長城鎮 | 磨山鎮 |
神山鎮 | 車輞鎮 | 尚巖鎮 | 向城鎮 | 新興鎮 | 南橋鎮 |
莊塢鎮 | 魯城鎮 | 礦坑鎮 | 蘆柞鎮 | 下村鄉 | / |
蘭陵縣地理環境
編輯蘭陵縣位置境域
蘭陵縣介於東經117°41"—118°18",北緯34°37′—35°06"之間,地處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莊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鎮、蘭陵鎮、長城鎮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棗莊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莊區相依。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會濟南225千米,至臨沂42千米,至費縣52.5千米,至棗莊52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724平方千米。
[19]
蘭陵縣地形地貌
蘭陵縣地圖(3張)
蘭陵縣氣候
蘭陵縣屬暖温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乾冷,雨雪稀少;春季風大空氣乾燥,易發生春旱;夏季高温多濕,雨水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常受乾旱或連陰雨天氣的威脅。年平均氣温13.5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温-24.9攝氏度(1969年02月06日);7月平均氣温26.5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温40.7攝氏度(2002年07月15日)。最低月均氣温-3.5(1967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28.4攝氏度(1994年7月)。平均氣温年較差27.4攝氏度,最大日較差24.9攝氏度(1996年2月13日)。無霜期年平均209天,最長達253天,最短12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86.3小時,年總輻射千卡/平方釐米。0攝氏度以上持續期235天(一般為3月25日~11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83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82天,最多達115天(2003年),最少為61天(199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319.9毫米(197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26.2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最多。
[20]
蘭陵縣水文
蘭陵縣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中運河水系,其中吳坦河流域面積483.27平方千米,佔24.5%;西泇河流域面積640平方千米,佔32.5%;陶溝河流域面積129.74平方千米,佔6.6%;運女河流域41.17平方千米,佔2.2%;汶河流域面積164.1平方千米,佔8.3%;白家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佔2.5%;燕子河流域面積311.5平方千米,佔15.8%;小涑河流域面積72平方千米,佔3.6%;武河流域面積19.73平方千米,佔1.1%;邳蒼分洪道流域面積57.8平方千米,佔2.9%。主要河道只有四級河吳坦河、西泇河、陶溝河、汶河、燕子河等5條,總長178.7千米。河流總長度479.25千米。河網密度0.25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6.1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西泇河,從費縣馬莊鎮至江蘇省邳州市四户鎮流經境內下村鄉、尚巖鎮、向城鎮、新興鎮、蘭陵鎮,長39千米,流域面積6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5條,分別是下村河、峯下溝、水溝、陽明河、黃山河。
[20]
蘭陵縣土壤
蘭陵縣自然災害
乾旱
蘭陵縣每年四季降水分佈不均,春秋季降水量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6%,有的年份根本無雨,春秋季是乾旱多發時期。縣境背部是山區,土地多為棕壤、褐土,保水性能較差,為乾旱多發地區。每有旱情多由縣境西北向東南依次蔓延。自1840年至1949年,全縣共發生旱災23次,平均4.8年發生1次。從1950年至1996年,共發生旱災11次,平均4.4年1次。
澇災
夏季高温高濕,降水集中,尤其是7、8月份常有暴雨天氣。縣境南部為低窪地區,平均海拔40米左右,八大窪、糖稀湖等連網成片,易澇面積4.7萬公頃,其中澇窪地3萬公頃。縣內12條河流都在南部低窪地區入中運河水系。莊塢、長城等鎮以來就是沂河洪水的走廊。1958年修築蒼邳分洪道,洪澇災害仍未根除。1840年至1949年的110年間,共發生特大洪澇災害31次,平均3.7年1次,一般洪澇災害年年發生。1950年至1996年的47年中,共發生嚴重洪澇災害18次,平均每2.6年1次。其中1990年發生2次,1991年發生3次。
風雹災害
歷年平均大風日數為15.5天,風向多是北到東北風。大風造成災害多在春秋季,其他季節也有出現,同時多伴有雷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風雹災害為熱後突然產生,大部分起於西北,走向東南。雖屬局部發生,但其危害相當嚴重。風雹災害發生時刮毀房屋、折斷樹木,埋沒農作物,有的造成人員傷亡。1950年至1966年的47年間,共發生嚴重風災11次,平均4.3年發生1次;共發生雹災12次,平均3.8年發生1次。其中最大風災有1957年的龍捲風,最大的風雹災害是1987年6月30日的龍捲風加冰雹暴雨,直接經濟損失都在100萬元以上,最大直接經濟損失2700多萬元。1968年的冰雹造成11人傷亡,其中死亡10人,傷1人。2006年4月28日17時51分至18時37分,受冷空氣和局地性暖濕氣流共同影響,出現強對流天氣,迅速生成強風暴。風暴侵襲時,夾帶冰雹和雷雨,最大風速28.3米/秒,最大風力達11級,瞬間造成電力、通訊、交通、供水等設施全部中斷,受災23萬人,受傷115人,死亡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2.4萬畝,損壞通訊線杆1720根,颳倒建築塔吊7座,17座變電站失電,1座110千伏鐵塔倒塌,全縣工商企業全部停電停產。全縣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億元。
雨淞
俗稱下樹凌、冰凌。多發生於1-3月,表現為天氣驟冷,氣温急劇下降,出現降雨或降雪過程,四野皆白。1949年以來,有3個年份出現較大雨淞。1966年3月上旬、1969年1月下旬、1979年1、2月出現雨淞,造成通訊中斷,全縣停電。
蟲災
蘭陵縣境內的主要蟲災有蝗蟲、小麥紅蜘蛛、粘蟲、螻蛄、地老虎等。南部的澇窪地是蝗蟲的發源地。
凍災
蘭陵縣自然資源
蘭陵縣境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25種,包括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3種、稀土礦產1種、水氣礦產2種,其中鐵、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為優勢資源。金屬礦產中鐵礦主要分佈在魯城、尚巖、新興、蘭陵等鄉鎮,資源總量約10億噸,礦石全鐵平均品位為32%。黃金主要分佈在下村鄉龍寶山、金嶺鎮曬錢埠村和蓮子汪村等地區。鋁土礦主要分佈在車輞、礦坑等鄉鎮。銅礦主要分佈在金嶺鎮太平莊村及蓮子汪村等地區。鉛主要分佈在車輞鎮。鎢多以伴生礦物出現,主要分佈在金嶺鎮蓮子汪村、下村鄉龍寶山等地區。鉬礦主要分佈在金嶺鎮英沂官莊村東南500米處。銀礦未發現單獨銀礦牀,僅在車輞鎮銅鉛礦區、下村鄉龍寶山一帶有銀礦化顯示。
非金屬礦產
非金屬礦產中石膏主要分佈在蘭陵鎮南部,礦層分佈穩定,呈多層分佈,單層厚度個別達25米,已探明資源儲量11.26億噸,礦石平均品位為60%。石英砂岩主要分佈在魯城、新興、尚巖等鄉鎮,資源總量約3億噸,礦石品位平均為98.3%。石灰岩主要分佈在縣境西北部,礦區面積約200平方千米。白雲岩主要分佈在下村、車輞、礦坑等鄉鎮。大理岩主要分佈於在縣境西北部山區,地表露頭僅見於金嶺鎮曬錢埠村、下村鄉龍寶山前等地區。石榴子石主要分佈在金嶺鎮曬錢埠村西、下村鄉吳家溝村西及金嶺鎮蓮子汪村等地區。蛭石主要分佈在新興鎮小青山西側。重晶石主要分佈在下村鄉上村、龍寶山等地區。海綠石主要分佈在魯城、新興、尚巖等鎮。頁岩、粘土礦在境內分佈廣泛。
水氣礦產
蘭陵縣的水氣礦產主要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多年平均資源量為3.2億立方米,屬重碳酸鹽鈣型水,PH值在7.1~9.0之間,屬弱鹼性,個別在6.0~7.0之間,屬弱酸性。總礦度在0.2~0.5克/升之間,屬淡水,可供人畜飲用及工農業利用。縣域內礦泉水資源較豐富,其中蘭陵地區1處礦泉水資源通過山東省天然礦泉水測試中心鑑定,屬鋰、鍶型礦泉水,已作為飲用礦泉水和釀酒用水。
[20]
蘭陵縣人口
編輯2012年,蘭陵縣人口130.6萬。蘭陵縣有回族、彝族、黎族、滿族、蒙古族、苗族、布依族、壯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布朗族、傣族、白族、朝鮮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仫佬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德昂族等27個民族,共6063人,佔0.5%;超過30人的有回族、彝族、蒙古族、滿族、黎族,其中回族567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3.7%;彝族56人,佔0.9%;黎族54人,佔0.8%。
[21]
蘭陵縣經濟
編輯蘭陵縣綜述
2018年,蘭陵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7.43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18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46.02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203.23億元,增長4.6%。三次產業佔比14.3:35.8:49.9。第三產業佔比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2021年,蘭陵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16.8億元,年均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23.5億元,是2016年的1.6倍;税收總量突破30億元、達到36.7億元,年均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0億元,年均增長6.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萬元、1.8萬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30.4%、40.8%;固定資產投資累計789.7億元。
[22]
蘭陵縣第一產業
2018年,蘭陵縣第一產業實現總產值99.67億元,其中,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分別為79.5億元、1.26億元、11.99億元、4.16億元和2.76億元。實現增加值59.45億元,其中,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49.65億元、0.9億元、4.98億元、2.65億元和1.27億元。
截至2021年9月,蘭陵縣秋糧面積約88萬畝,產量約39萬噸。其中玉米播種面積約72萬畝,同比增加1.52萬畝,增長2.2%;總產預計33.5萬噸,同比增加1.7萬畝,增長5.3%;單產預計465.3公斤/畝,同比增長3.1%。
[23]
2021年末,蘭陵縣糧食收穫面積連續5年穩定在149萬畝、產量65萬噸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3萬畝,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蔬菜播種面積120萬畝、產量500萬噸左右,肉蛋奶年產穩定在35萬噸左右。
[22]
蘭陵縣第二產業
截至2021年9月,蘭陵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庫單位134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6%;1~3季度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65.26億元,同比增長33%。採礦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2.05億元,同比增長47.1%;製造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09.19億元,同比增長26.2%,佔全縣累計總產值的66.1%;電力和燃氣供應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02億元,同比增長69.2%。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97個,完成投資95.9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39個,完成投資55.6億元,同比增長-12.4%。
[23]
2021年末,蘭陵縣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34家,實現總產值228億元、税收14.1億元。累計引建項目165個,其中世界500強6個、中國500強8個。“一區多園”全面起勢。開發區,圍繞裝備製造、食品加工、電子科技三大優勢產業,累計落地項目37個、總投資69.4億元,實現騰籠換鳥、二次開發;裝備智造新城,堅持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融合,蹚出了“點石成金”新路徑,累計落地企業24家、總投資133.5億元,園區“變廢為寶”項目獲2021年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十大好項目”第1名;蘭陵低碳經濟集成產業園,推進裝飾建材、醫療器械、電子電氣產業集聚,完成投資8.2億元,正在塑成蘭陵工業經濟新高地。堅持“扶強扶優、重點培育”,培植過10億元龍頭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11家,54個項目列入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兩化融合”深度實施,5G應用邁出新步伐。實施技改項目226個,完成投資191.2億元。
[22]
蘭陵縣第三產業
截至2021年9月,蘭陵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3.1億元,同比增長11.9%。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業實現銷售額9.1億元,限額以上法人住宿業實現營業額659.8萬元,同比增長-18%,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3億元,同比增長32.3%。
2021年,蘭陵縣全年接待遊客746.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9.6億元,分別是2016年的2.8倍、8.5倍。信貸規模持續壯大。全縣銀行機構12家,存貸款餘額537.3億元、428.3億元,分別是2016年的1.7倍、2.2倍。商貿物流欣欣向榮。實現進出口總額59.6億元。
蘭陵縣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水運
蘭陵縣分別距日照港、連雲港130千米。
蘭陵縣社會事業
編輯蘭陵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蘭陵縣打造省級示範村19個、市級35個;建設青年社區27個、農村幸福院63處。培優塑強文明鄉風。建成文體廣場909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24處,建設“蒲公英超市”160家、“蒲公英夜校”200所。
[22]
截至2021年末,蘭陵縣組織開展荀子文化節、文旅惠民消費季等活動,公益電影放映及惠民演出4萬餘場次,柳琴戲《祖國不會忘記》等作品入選山東省羣眾藝術優秀文藝作品。新建改造村級多功能運動場、社區健身廣場618處;舉辦國家級氣排球比賽等多項省級以上賽事。
[22]
蘭陵縣教育事業
2021年,蘭陵縣共有各類幼兒園291所(不包括附設園),與上年336所相比,減少45所。其中教育部門舉辦的有61所,民辦的有230所。在校(園)就讀學生數37495人,較上一年度的39580人減少2085人,減少5.27%,本年離園人數15879人,招生人數14074人。全縣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教職工3279人,其中園長和專任教師2556人(教育部門辦397人,佔比15.53%)。
2021年,蘭陵縣共有各類小學219所(其中有219所完全小學,30所教學點),與上年221所相比減少2所。205所小學為教育部門辦,民辦的有14所。全縣在校就讀學生數119918人,較上一年度的131123人減少11205人,降低8.55%;本年畢業人數25933人,招生人數16169人。全縣小學現有教職工5942人(不含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其中專任教師5716人;(教育部門辦5289人,佔比89.01%)。含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的小學專任教師6489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4223人,專科學歷的2126人,專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例為98.61%;擁有高級職稱的539人,中級職稱的1804人。
2021年,蘭陵縣共有各類初中45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初級中學29所,比上年44所增加1所。初級中學29所全部為教育部門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有4所為教育部門辦,12所民辦。全縣在校就讀學生67097人,較上一年季度的62644人增加4453人,提高17.63%;本年畢業人數19635人,招生人數23351人。全縣初中專任教師4086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3548人,專科學歷的535人,本科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例為86.83%;擁有高級職稱的607人,中級職稱的1297人。
2021年,蘭陵縣特教學校1所,與上年一致。全縣在校就讀學生272人,比去年255人增加17人,增加6.67%;畢業人數32人,本年度招生人數31人。全縣特殊教育專任教師4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36人,專科學歷的7人,擁有中級職稱的17人,高級職稱的8人。
2021年,蘭陵縣共有高中9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其中民辦的2所,教育部門辦7所,與去年相比較數量沒有變化。全縣在校就讀學生32394人,較上一年度的30405人增加1989人,增加6.54%;本年度畢業人數7430人,招生人數10165人;全縣初中畢業學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51.77%。全縣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936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1923人,佔總專任教師的99.33%;擁有中級職稱的554人,高級職稱的342人,中級以上職稱的佔46.28%。
2021年,蘭陵縣共有中職1所,與上年相比,教師進修學校撤銷,現已併入教育局。全縣在校就讀學生6968人,較上一年季度的5798人增加1170人,增加20.18%;本年度畢業生人數1749人,招生人數2415人,轉出學生0人;全縣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2.23%。縣中職專任教師286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257人,佔89.86%;擁有中級職稱的74人,副高及以上的48人,中級以上職稱的佔42.66%。
[24]
蘭陵縣科技事業
截至2021年末,蘭陵縣先後承接省級以上改革試點65個,智造新城等155項創新經驗得到國家部委和省直部門肯定推廣。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數字農業試點縣等11個國家級改革試點示範;全國夏季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全國設施蔬菜雙減示範觀摩會等10餘個省級以上現場會在蘭陵召開。
[22]
蘭陵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末,蘭陵縣鄉鎮(街道)衞生院、醫養中心等17處重點項目建成投用,完成醫共體分級診療、遠程會診等5大中心建設,創建省級衞生鄉鎮2個、衞生村11個,基層醫療機構居民住院報銷比例提高至90%。
[22]
蘭陵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末,蘭陵縣累計投入230.5億元保障民生,新增城鎮就業4.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0.9億元;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每月753元、580元,比2016年末分別增長75%、111%;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支出86.4億元;建成保障性住房5165套。
蘭陵縣風景名勝
編輯蘭陵縣向邑故城遺址
向邑故城遺址位於蘭陵縣向城鎮駐地西南及西部。故城呈方形,邊長500米,是一片黃土高地。故城東北城角,在今向城醫院東北角,故城東南角,為原鎮農業站,現為鎮職工家屬院,故城東為向城東村。今於陽明河直修南北大灌渠,由故城中心穿過,原206國道在故城北半部東西橫穿而後斜向西北,新修建的206國道在故城北城牆遺址北約300米,故城南城牆遺址,位於向城鎮駐地外環路北約20米,濰(坊)徐(州)公路則在故城東牆外向南延伸。現故城西南角原遺存上約百米、高3米的城牆基,現減少為60米,其他各處早期均泯然無存,已成為平地。在遺址上曾採集到半筒瓦、半瓦當、陶豆盤、灰陶紡輪等,系春秋時期的文物。
蘭陵縣大宗山朗公寺
大宗山朗公寺九峯環擁,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遊景區位於大仲村鎮東2千米處,主峯海拔257米,南北走向。朗公寺就坐落於山中,朗公寺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並以東晉沙門笠僧朗公卓錫住持修禪而得其名。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朝鼎盛時期佔地數百畝,殿閣20餘處,禪房300餘間,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當時與長清靈巖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此外景區內還有萬年古松、紅孩兒橋、仙女池、聚仙閣、塔林等多處遺蹟和景點。景區主要是在寺院遺址上修復了朗公寺院,建有入口牌坊,硬化了景區入口至寺院的道路,入口內部建有一處武術學校,每年陰曆三月初八廟會活動已成為景區的主要項目。
蘭陵縣文峯山
文峯山原名神峯山,因魯國執政大臣季文子設蘭陵為次室邑,在此執政期間,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去世後葬於文峯山,後人為紀念他,把“神峯山”改為“文峯山”,山上有“季文子墓”“三清宮”“泰山殿”“泉源寺”“千佛崖”等遺址。
蘭陵風光(5張)
蘭陵縣地方特產
編輯蘭陵縣蘭陵美酒
蘭陵美酒需經整米、淘洗、煮米、涼飯、糖化、下缸加酒、封缸貯存、起酒等製作過程。美酒用曲必須是儲存期較長的中温區,曲香濃郁,糖化力在35%以上。美酒與白酒的生產有別,其成本比白酒高,生產50公斤美酒,需要90公斤優質白酒、30公斤粘黍米、9公斤曲、1.5公斤大棗,釀造週期最少為120天。除釀造技術外,水土便是決定的因素,蘭陵地下水分鹼、甜兩種,鹼水含有多種礦物質,人不能飲用,專供造酒。
蘭陵縣蘭陵大蒜
蘭陵縣著名人物
編輯蘭陵縣歷史文化
編輯地名由來
蘭陵縣榮譽稱號
編輯2018年10月,蘭陵縣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1]
2020年3月19日,蘭陵縣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6]
同年蘭陵縣入選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7]
、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8]
6月30日,蘭陵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9]
7月29日,蘭陵縣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0]
12月30日,蘭陵縣入選“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11]
2021年7月15日,蘭陵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2]
9月8日,蘭陵縣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3]
12月22日,蘭陵縣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14]
- 參考資料
-
- 1. 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公示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05-15]
- 2. 蘭陵縣 .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2-05-15]
- 3. 王鴻禎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5-15]
- 4. 人文課堂 | 狼羣中的英雄——冉閔 .央廣網.2019-11-02[引用日期2022-05-15]
- 5. 國家民委關於命名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 創建示範區(單位)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15]
- 6. 全國農技中心關於發佈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的通知 .全國農技中心[引用日期2022-05-15]
- 7.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2-05-15]
- 8.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2-05-15]
- 9.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2-05-15]
- 10. 全國愛衞會關於2019年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複審結果的通報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2-05-15]
- 11. 山東表彰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 .齊魯網[引用日期2020-12-30]
- 12.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2-05-15]
- 13.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公佈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引用日期2022-05-15]
- 14.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05-15]
- 15. 11個!山東2022年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範縣名單公示 .齊魯晚報網[引用日期2022-05-15]
- 16. 蘭陵縣2021年區劃詳情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5-09]
- 17. 蘭陵概況-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9]
- 18. 地理位置-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9]
- 19. 蘭陵概況-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9]
- 20. 自然條件-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9]
- 21. 少數民族-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9]
- 22.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9]
- 23. 蘭陵縣2021年1-9月份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統計與分析 -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10]
- 24. 蘭陵縣2021年度教育事業統計分析報告-蘭陵縣人民政府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10]
- 25.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二號) .臨沂統計信息網[引用日期2022-05-13]
- 26. 山東蒼山縣昨正式更名為蘭陵縣 身份證等有效期內可繼續使用--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5-13]
- 27. 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10-10]
- 28. 定了!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公佈,濰坊1地入選 .大眾網[引用日期2023-02-1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