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花叢枝病

鎖定
蘭花叢枝病,非固醇菌原體目非固醇菌原體科植原體屬的一個物種。
真菌界
硬壁菌門
柔膜菌綱
非固醇菌原體目
非固醇菌原體科
植原體屬
蘭花叢枝病
中文學名
蘭花叢枝病
有害生物拉丁學名
Phytoplasma [1] 

蘭花叢枝病分佈與危害

危害部位:全株。
分佈地區:深圳。
傳播擴散:植原體在菊花等寄主上越冬,春夏之交通過葉蟬等害蟲從上述寄主上傳播到蘭花上,低於10℃不顯症。此外菟絲子或嫁接均可傳毒;種子、汁液和土壤不能傳毒。
寄主:該植原體能為害100多種觀賞植物。 [1] 

蘭花叢枝病症狀特點

初期症狀是葉皺縮,且多數從葉頂開始發生,變硬變脆,葉片縮小,在葉的中上部長出許多小突起,摸之有粗糙感,以後在萌櫱時,其櫱芽起初往往較大,然後在該大芽周圍出現若干小芽,這些芽不長根,不成分株,且常在櫱芽頂部葉上出現黑色斑點,植株常矮化。 [1] 

蘭花叢枝病形態特徵

是一類寄生在植物韌皮部篩管細胞中的非螺旋形菌原體。是沒有細胞壁的近圓形至橢圓形細胞生物體。由於它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至今尚無法對其進一步分類和鑑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