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太平鼓

鎖定
蘭州太平鼓,甘肅省蘭州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蘭州太平鼓是一種具有濃郁西北風情的漢族鼓舞,主要流傳於甘肅蘭州、酒泉等地,因其含有慶賀太平的美好寓意,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表演形式之一。蘭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譽,又與安塞腰鼓、威風鑼鼓、開封盤鼓、鳳陽花鼓並稱為“中華五鼓”。 [1] 
2006年5月20日,蘭州太平鼓被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15。 [2] 
中文名
蘭州太平鼓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Ⅲ-15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申報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

蘭州太平鼓歷史沿革

蘭州太平鼓
蘭州太平鼓(5張)
太平鼓大約出現在西漢,元狩二年漢武帝開闢西域建立絲綢之路,東西文化積聚交匯。這時的鼓除用於戰爭鼓舞士氣外,大多用以祭祀、舞蹈、音樂。據《玉海》記載:“羯鼓如漆桶,兩頭具可擊”,這就是早期的太平鼓。
更有蘭州市的民間傳説:明朝初年,朱元璋令徐達等將西征,收復了慶陽和臨洮後一舉將蘭州城攻下。惟有黃河北王保保城有元軍堅守,久攻不下。時逢元宵佳節,徐達設計,命將士裝扮成社火隊入城,將兵器藏於鼓中混入城中。隨着一聲炮響,城內外將士裏應外合擊敗元軍,收復城池。為了慶祝勝利不再兵刃,願天下太平,即取此鼓名為太平鼓。由於此事發生在春節期間,人們就約定俗成了在春節社火表演中,太平鼓是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成為人們渴望和平、嚮往天下太平的情感表達方式。 [3] 
太平鼓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樂器之一。蘭州市博物館收藏着蘭州市永登縣樂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馬家窯類彩陶鼓,史學界稱它為鼓的“鼻祖”。它和今天的太平鼓外形極為相似,被看作是太平鼓的雛形。 [3] 
建國後每年蘭州太平鼓隊赴全國各地演出達200餘次,並在新疆、寧夏、河南等地成立太平鼓表演隊11支,從而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地推廣和宣傳了蘭州太平鼓。
2012年,蘭州向全世界發出了來甘肅旅遊的邀請:“中國西北遊,出發在蘭州”,從而吸引了國內外約1700萬人來到甘肅。 [4] 

蘭州太平鼓舞蹈特色

蘭州太平鼓風格特色

蘭州太平鼓自具特色,首先外形與其他鼓不同,它以圓柱體為基本造型,體積碩大,不用鼓槌,而是用麻擰成鼓條(或稱鼓鞭)擂其鼓面。
每逢大的慶典活動,蘭州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顯示了黃河之濱人民的英雄氣魄,其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 [1] 

蘭州太平鼓表演形式

在表演中,蘭州太平鼓既是樂器,也是一種道具,多配合舞蹈動作進行敲擊,邊敲邊舞。表演形式有單人打、雙人打和集體打多種。表演時,太平鼓鼓手左手釦環,駕馭鼓身,右手不用鼓槌,而是用麻擰成鼓條擂其鼓面。擂鼓時,鼓發音低沉而渾厚,節奏時緩時驟。鼓的打法也十分豐富,上、下、躍、翻、騎、閃、展、騰、挪,不同的技法展現人鼓合一的境界,鼓手動作剛勁瀟灑,打法獨領風騷。
蘭州太平鼓有“大轎迎賓”“黃河兒女”“擂台比武”等多種表演形式,鼓隊通常由24人至48人組成,多則達到108人。擊鼓動作融入漢族傳統武術元素,幅度大,力量強,忽而將鼓擎至頭頂,忽而將鼓掄於地面,前後騰躍,騎鼓擊打,表演起來非常不易。鼓隊一般以牙旗作指揮,時而跳打、時而舉打,起落有序,場面十分壯觀。在響徹雲霄的鼓聲中,幾十名甚至上百名鼓手隊形不斷變換,一會兒是“兩軍對壘”“雙重突圍”“金龍交尾”,一會兒是“車輪旋戰”“跳打”“蹲打”等,震天動地的鼓聲和勇猛剛健的表演令觀者目不暇接。 [1] 

蘭州太平鼓基本打法

經過幾代民間藝人和藝術大師的編排和完善,蘭州太平鼓逐漸形成了高鼓、中鼓、低鼓三種基本打法,高鼓打花樣,中鼓打技巧,低鼓打深沉。
低鼓
鼓帶較長,鼓置於腳面。行進時左腳背頂鼓而行。表演時鼓基本上貼於地面,鼓在左、右、前、後、閃的掄打時右腿跨鼓,左小腿和腳內側將鼓夾起來進行旋轉,也可以兩腿交換做此動作。
中鼓
將鼓置身於鼓手膝關節下方,這時鼓完全失去支撐點,鼓手打起來難度最大。鼓手要在一系列的動作中完成擊鼓,還要加上雙手鼓條和鼓花在頭頂纏繞的動作和亮相等表演技法。
高鼓
鼓身置於鼓手的胯部。表演時左手撐鼓,利用鼓的自重和運動時的慣性甩帶掄揮,形成人鼓翻飛的壯觀場面。常用的打法有“鷂子翻身”“二踢腳加劈叉”“掃膛腿”“燕式跳”“猛虎下山”等技法。 [1] 

蘭州太平鼓傳承保護

蘭州太平鼓傳承價值

太平鼓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樂器之一。蘭州市永登縣樂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馬家窯類彩陶鼓,史學界稱它為鼓的“鼻祖”。它和今天的太平鼓外形極為相似,被看作是太平鼓的雛形。 [4]  蘭州太平鼓具有600多年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流傳於蘭州地區,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魅力。 [5]  蘭州太平鼓舞,不僅對繼承和豐富中國鼓舞文化有積極意義,而且能增進中國古代舞蹈、音樂的學術研究。 [2] 

蘭州太平鼓傳承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蘭州太平鼓正在經歷着發展危機,儘管蘭州太平鼓在民間流傳久遠並且藝人遍佈,但長期以來大型太平鼓活動僅限於春節期間,同時也只侷限在村社,表演技法也缺乏交流,因而被淹沒於其他各種民間技藝之中。太平鼓表演者青黃不接,導致太平鼓活動整體人數大不如前。需要採取措施,加強對蘭州太平鼓的挖掘、保護、整理和提高。 [2]  [6] 

蘭州太平鼓傳承人物

魏永宏,男,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蘭州太平鼓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蘭州市申報。 [7] 
繆正發,男,漢族,1955年生,甘肅蘭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蘭州太平鼓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蘭州市申報。 [8] 

蘭州太平鼓保護措施

甘肅省文化、旅遊等相關部門現已意識到蘭州太平鼓正面臨的發展問題,並逐步加大了保護力度。在皋蘭縣黑石川鄉建設的蘭州太平鼓傳承保護基地已提上議程,該基地預計佔地4萬餘平方米,規劃投資4700萬元,將在其中打造陳列館、太平鼓表演廣場、生產車間、銷售大廳、多媒體展示廳等。 [4]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蘭州太平鼓訓練基地項目已正式立項批覆,該項目建成後,將太平鼓的製作、保護、研發、訓練融為一體,將使太平鼓文化有一個真正的傳承和發展平台,得到全面的保護和發展,把太平鼓做成甘肅乃至全國的“精品文化”。 [9]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皋蘭縣太平鼓協會獲得“蘭州太平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蘭州太平鼓”項目保護單位皋蘭縣太平鼓協會評估合格。 [15] 

蘭州太平鼓社會影響

蘭州太平鼓重要演出

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辦,蘭州太平鼓作為獻禮節目將赴北京參加亞運會藝術節的演出。 [11] 
1999年,皋蘭縣組成百人太平鼓隊,代表蘭州參加建國五十週年文藝晚會。 [11] 
2006年7月,蘭州太平鼓藝術團先後參加“鑼鼓喧天慶七一”——慕田峪長城民間鼓舞邀請賽並獲“歡樂之鼓”獎和組織獎並參加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演出。 [11] 
2010年8月18日至23日,蘭州太平鼓、高高蹺在上海世博園內進行巡遊表演。 [12] 

蘭州太平鼓獲獎記錄

2007年,蘭州太平鼓在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獲“太陽神鳥金獎”。 [13] 
2011年,蘭州太平鼓在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獲“太陽神鳥金獎”。 [13] 
2013年,蘭州太平鼓在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獲“太陽神鳥”最佳表演獎,也是蘭州太平鼓第三次獲此殊榮。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